[发明专利]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和集装箱自动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7030.7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陆宏文;雷国凯;相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91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储存 自动 总装 装置 自动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集装箱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化以及高效化,对集装箱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集装箱生产多采用先部套生产后总体装配的形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集装箱的各个小部套的储存及送往总装台成为了较难的问题。
在现阶段生产过程中,集装箱侧墙的储存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由于侧墙面积大,且板料薄,在堆放的过程中容易变形,以致影响产品质量,另外,还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储存空间;其次,在集装箱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侧墙送到总装台处进行装配,目前,多数工厂均采用人工操作天车起吊的形式将侧墙送到总装台上,这样,不仅效率低,且需要多名工人辅助装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还占用天车的使用,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吊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集装箱侧墙储存易变形、占据空间大以及人工操作天车吊运侧墙上总装台以致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延伸设置的悬臂架、设于各所述悬臂架下侧且用于将侧墙吊置储存的储存机构、用于固定从所述储存机构中分离下来的侧墙的侧墙固定机构、可将外部的侧墙生产线生产的侧墙移动至所述储存机构下方的送料板架以及可由所述控制中心控制将固定于所述侧墙固定机构上的侧墙送至集装箱总装台的吊运机构;所述侧墙固定机构置于两所述悬臂架之间,且置于所述储存机构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集装箱自动生产线,其包括上述的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外部生产好的侧墙通过送料板架移动至储存机构下方,从而可将侧墙的上端连接在储存机构上,使得侧墙处于垂直吊置的状态,这样,即可节约侧墙的储存空间,且在储存的过程中,侧墙不会变形,占据空间也小,从储存机构上下来的侧墙放置在侧墙固定机构上,由控制中心控制吊运机构将侧墙移动到集装箱总装台上,利用控制中心可以自动将侧墙移动到集装箱总装台上,其效率高,且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存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存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集装箱侧墙与储存机构连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与集装箱侧墙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集装箱侧墙储存及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延伸设置的悬臂架、设于各所述悬臂架下侧且用于将侧墙吊置储存的储存机构、用于固定从所述储存机构中分离下来的侧墙的侧墙固定机构、可将外部的侧墙生产线生产的侧墙移动至所述储存机构下方的送料板架以及可由所述控制中心控制将固定于所述侧墙固定机构上的侧墙送至集装箱总装台的吊运机构;所述侧墙固定机构置于两所述悬臂架之间,且置于所述储存机构下方。
本发明中,利用储存机构可以将外部通过送料板架送来的侧墙储存起来,可节约侧墙储存空间,且储存的侧墙不会变形;利用控制中心控制吊运机构将侧墙吊运到集装箱总装台上,其效率高,且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1用于储存集装箱侧墙2,并且可将储存的侧墙2自动运送至集装箱总装台上,其位于集装箱自动生产线的侧墙2生产线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静电镊子
- 下一篇:一种车钩修整焊磨转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