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雷达距离走动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6826.0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超;杨建宇;黄钰林;武俊杰;李中余;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李明光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雷达 距离 走动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雷达距离走动校正,尤其适用于机载前视雷达距离走动校正。
背景技术
发展机载雷达前视成像能力,有利于提高飞行员对远方地形的判断和识别以及载机的自主导航能力,提高载机的侦察、监视、定位和识别能力,可以实现空投地点的准确定位。
机载雷达对地面成像的过程中,利用雷达平台相对地面目标的方位向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变化提高方位向分辨率,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等,而当天线波束处于前视状态时,成像区地面目标回波多普勒频率梯度几乎为零,方位分辨率急速下降,形成传统SAR或DBS成像的盲区。在这种情况下,雷达可采用扫描天线获得前视区域图像,但是要根据前视区域图像获得前视超分辨图像,在机载雷达上却难以实现。要获得前视超分辨图像需要先采用扫描天线获得前视区域图像,再进行距离走动轨迹校正,最后利用方位向反卷积技术获得前视超分辨图像。进行距离走动轨迹校正是为了让前视区域图像中距离走动轨迹为水平,进而为接下来的反卷积提供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载机运动与天线扫描的共同作用,造成机载雷达的前视区域图像中距离走动轨迹斜率随着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实现对机载前视雷达进行方位距离走动轨迹的校正十分困难。而距离走动轨迹的校正,将直接制约后续反卷积处理精度,所以,其对于能否获得前视超分辨图像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机载雷达距离走动轨迹的校正问题,在文献《DBS高分辨率成像及动目标轨迹处理》(《电波科学学报》2005,20(5):P637-641)与文献《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高分辨率DBS成像算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4):P787-791)中,均是通过对回波信号在距离向做傅里叶变换,然后对距离向频域信号乘以一线性相位因子,根据信号系统知识,即信号频域乘以相位因子对应时域时间延迟,实现距离走动轨迹的统一校正,但是该方法仅能进行距离走动轨迹斜率不随方位角变化的校正,对实际的机载雷达并不适用;文献“A sub-aperture range-Doppler processor for bistatic fixed-receiver SAR”(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EUSAR),2006,Dresden)首先对回波信号在距离向做傅里叶变换,然后进行方位分块,并对不同块的距离向频域信号乘以具有不同斜率的线性相位因子,从而实现具有不同斜率的距离走动轨迹校正,但是如何分块、块之间数据的拼接等又成为新的问题,造成该方法鲁棒性差,并且处理精度低,成像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机载雷达的距离走动校正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雷达距离走动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距离向脉冲压缩步骤:对所获取发射信号的二维回波数据进行距离向傅里叶变换,计算距离压缩频域数据SS(t,f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