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线圈及使用该过线圈的电器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3405.2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滑玉辉;魏强;吴超;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使用 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导线的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过线圈,及使用该过线圈的电器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器产品中(如商用空调机组)通常采用金属电器盒部件,线缆(例如导线、信号线)穿过金属电器盒时一般需要进行保护,以防止电器盒的锐边割破线缆。其中一种常用的保护方案是在导线穿过的地方套上一个过线圈,将电源线与金属隔离开。现有的过线圈的过线孔与导线外表之间具有缝隙,导致虫鼠类动物通过该缝隙进入电器盒,从而会引起短路和不必要的故障,不能满足可靠性、防爆等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过线圈,其能有效防止虫鼠进入电器盒,提高电器产品的可靠性和电气安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过线圈的电器盒。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线圈,包括过线圈主体,在该过线圈主体上设置有过线孔,在所述过线孔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丝簇,该丝簇包括多根细丝,且该丝簇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丝簇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过线圈主体上,每个丝簇的自由端形成供导线穿过的开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簇具有20至50根所述细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簇中的细丝由塑料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簇中的细丝的弯曲强度≥100Mpa,缺口冲击强度≥6KJ/M2,拉伸强度≥70MPa,压缩强度≥78MPa,相对密度≥1.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簇中的细丝按照长短不齐的形式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簇中的细丝在丝簇自由端的端部排列成波浪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过线孔的孔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与所述丝簇数量相同的穿孔,每个所述丝簇均由所述细丝在丝簇固定端对折形成,每个所述丝簇的固定端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穿孔,并且通过穿过丝簇固定端内部的穿线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过线孔的一侧设置有供导线放入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线圈主体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的横截面为U形,该过线孔的内壁包括两个相对的平面和连接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圆弧面,所述丝簇包括固定在所述平面上的第一丝簇和固定在所述圆弧面上的第二丝簇,所述第一丝簇沿与所述平面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丝簇沿所述圆弧面半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丝簇之间的夹角为5至1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过线孔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卡在过线孔内的弹性卡扣。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器盒,其包括穿线孔,在所述穿线孔处安装有上述的过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过线圈,由于在过线圈的过线孔内设置有丝簇,且丝簇的一端固定在过线圈主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这样,当没有导线穿过时,利用丝簇将过线孔堵住,防止虫鼠进入到电气盒内部,当有导线穿过过线孔时,丝簇的自由端受挤压弹性变形与导线的外表面接触,依然保持密封,使得虫鼠无法进入到电气盒内部,从而保证了机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过线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丝簇的自由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丝簇的固定端与过线圈主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0-过线圈,110-过线圈主体,111-过线孔,112-开口,113-凹槽,114-穿孔,115-平面,116-圆弧面,120-弹性卡扣,130-丝簇,131-第一丝簇,132-第二丝簇,130a-固定端,130b-自由端,130c-细丝,140-穿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