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单个矢量信号发生器验证被测设备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3239.6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R·耶拉帕恩托拉;李映辉;D·J·M·瓦尔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特普茵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L1/00;H04B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荣海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单个 矢量 信号发生器 验证 设备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用于测试电子设备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在用于使用由硬件、固件和/或软件部分组成的测试平台测试无线设备以确定误块率的系统和方法中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许多手持设备将“无线连接”用于电话技术、数字数据传送、地理定位等。尽管频谱范围、调制方法和功率谱密度存在差异,无线连接标准采用同步数据包传输和接收数据。
通常,所有这些无线连接功能(如WiFi、WiMAX、蓝牙等)均通过行业认可的标准(如IEEE 802.11、IEEE 802.16)和基于移动电话行业协会的标准(如3GPP LTE)进行限定,所述标准指定了具有上述连接功能的设备必须遵循的参数和限制。
在设备开发连续过程的任何时间点,可能需要测试和验证设备是否在其标准规范内运行。大多数此类设备为收发机,即,该设备发射并接收无线RF信号。设计用于测试此类设备的专用系统通常包含子系统,子系统设计成接收和分析设备发射的信号,然后发送符合行业许可标准的信号,以便确定设备是否正在按照其标准接收和处理无线信号。
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若干种形式的智能天线技术中的一个进步包括多输入多输出,即MIMO。MIMO利用发射机和接收机(其中之一或两者)处的多个天线提高通信性能;即,为了倍增无线链路的吞吐量,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均设置多个天线(以及相应的多个射频链路)。在点对点(PTP)链路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均带有相似数量天线的MIMO系统能够在有利条件下通过每个额外的天线线性地倍增系统吞吐量。例如,2×2MIMO可使吞吐量翻倍。
MIMO可以采用空间复用(SM)在不同的独立空间域传输信号(经过编码和调制的数据流)。同时,移动WiMAX支持多种MIMO模式,也就是说,使用SM或STC(空时编码)或两者来最大化频谱效率(增加吞吐量),而不缩小覆盖区域。在这些模式之间基于信道条件的动态切换被称为自适应MIMO转换(AMS)。如果与AAS(自适应天线系统)组合,MIMO便可进一步增强WiMAX性能。
随着带宽需求越来越高的宽带用户的出现,需要在许多无线技术(如PAN、LAN、MAN和WAN)中实现MIMO技术,以满足对数据速率增加数倍的日益增长的需求。MIMO技术已经在无线通信领域引起关注,因为它显著增大了数据吞吐量和链路范围,但无需额外的带宽或发射功率。该技术以更高的频谱效率(每赫兹带宽每秒更多的比特)和链路可靠性或分集(降低的衰落)来实现这一目的。由于这些性质,MIMO是诸如IEEE 802.11n(Wifi)、4G、3GPP长期演进(LTE)、WiMAX和HSPA+的现代无线通信标准的重要部分。
在某些点处,有必要测试和验证设计用于采用MIMO系统的设备。例如,图1示出了常规系统100,该系统采用用于全面测试使用同步化的103矢量信号发生器(VSG)102、104的2×2MIMO无线MIMO设备的标准。在设计用于双接收机/双发射机MIMO(如2×2MIMO)的设备106的情况中,可使用具有同时测试两个MIMO TX信号的两个矢量信号分析仪(VSA)的测试系统来全面测试该设备的物理层(PHY)特性。此外,也可使用模拟用于测试设备的两个接收机的两个独立TX MIMO信号的两个VSG来进行测试。
这样,能够测试被测设备(DUT)106的RX1/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链路和RX2/DSP链路,以确定其是否正常工作。由于使用两个VSG验证了2×2DUT的两个接收链路具有正确操作,因此常规方法也可以允许进行RX链路验证和MIMO信道估计。然而,测试系统的成本通常取决于所实施设备的成本,例如本例中采用的VSA和VSG的成本。因此,实际上,无线连通性测试系统中使用的测试设备越多,上述系统往往会越昂贵。此外,可能也存在与每件测试设备相关的用于检查可靠性和/或维护应用的费用。因此,希望降低与测试系统中所用设备有关的费用,同时仍然保持所实施设备的可靠测试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特普茵特公司,未经莱特普茵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