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吸附模块改性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1992.1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飞;朱广东;杨春;孙晓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枫凯文律师事务所 11366 | 代理人: | 杨思东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模块 改性 系统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吸附模块改性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电吸附除盐技术作为一种水处理技术,其核心设备是电吸附模块,其总的工艺流程分为2个部分,工作流程、再生流程。工作流程是使电吸附模块内相对的电极片通正负电,利用电极片之间的电势差吸附原水内的阴阳离子,达到净化原水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有两种效应,电容吸附和表面副反应,电容吸附是水中正负离子富集在电极表面的除盐过程,而表面副反应是电极本身发生的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反应为主要趋势。在再生过程中将正、负电极片短接,此时阴阳离子会脱附到电吸附模块通道内,并被水冲出电吸附模块,使模块得到再生。再生过程为工作过程中电容吸附效应的逆过程。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两种效应,即电容吸附和表面副反应,前者是可逆过程,后者是不可逆过程,虽然表面副反应是少量的、缓慢的,但是在电吸附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该效应会累积下来,使电吸附模块的电极缓慢变性,最终影响到电吸附模块的除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吸附模块改性系统及工艺,用以解决现有电吸附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表面副反应效应的累积,影响电吸附模块除盐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电吸附模块改性系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电吸附工作时,组成电吸附模块;第三电极,用于在电吸附模块改性时,作为阳极;改性单元,由作为改性阳极的第三电极,以及作为改性阴极的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组成,用于对作为改性阴极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进行阴极极化,以完成电吸附模块的改性。
上述第三电极采用多孔透水惰性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一种电吸附模块改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以第三电极作为改性阳极,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作为改性阴极;对作为改性阴极的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进行阴极极化,以完成电吸附模块的改性;采用上述的系统实施。
进一步,如果在电吸附工作时,第一电极作为电吸附阳极,则在电吸附模块改性时,以第一电极作为改性阴极。如果在电吸附工作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倒极运行的方式运行,则在电吸附模块改性时,先以第三电极作为改性阳极,第一电极作为改性阴极,完成对第一电极的阴极极化,再以第三电极作为改性阳极,第二电极作为改性阴极,完成对第二电极的阴极极化。
上述进行阴极极化所施加的还原电位大于电吸附模块电吸附工作时所施加的电位。第三电极采用多孔透水惰性电极材料。
综上,本发明中引入第三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电吸附模块改性过程中将第三电极作为阳极,将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作为阴极,因此可还原电吸附模块中的被氧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从而使效率已经下降的电吸附模块恢复初始的除盐性能。延长电吸附模块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三电极21与第一电极11组成改性单元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三电极21与第二电极12组成改性单元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格栅的表面抗老化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带电子秤的立式水泥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