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底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1760.6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宁平;谢于柄;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20;C02F101/30;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底 污泥 制备 吸附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底泥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属于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量高速增加,大量的污水排入湖泊中。湖泊污泥是湖泊清淤产生的固体废料,每年我国由此所产生的污泥量约为300万吨,且在不断增加。目前,清淤产生的污泥只要通过掩埋和堆放处理。由于污泥细小且寄生大量细菌,有些还含有重金属离子,例如异龙湖底泥中含有Cu、Cr、Zn、Pb及As。若不妥善处理和处置,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申请号201010272412.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污泥制备工业用炭的方法,相比于以往技术,它能使污泥中含水率显著降低,并有效去除湿污泥中的重金属;热解产物中重金属含量低,发热量较大,热值大于等于15000kJ/kg,是一种优质的工业用炭。用污泥制备工业用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污泥的处置问题,然而却存在着制备工艺繁琐、原料利用率不高,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申请号200910096906.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剩余活性污泥制备成吸附剂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将污泥清洗,烘干,过筛;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配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再投入过筛后的剩余活性污泥形成反应浆液,室温下搅拌反应,然后升温,到一定温度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后经过固液分离,水洗,恒温干燥,破碎,过筛,即得到改性后的活性污泥吸附剂。然而生产过程繁琐、吸附对象单一、且表面活性剂具有毒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环保、节能的湖底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提高了污泥的利用率,有效去除湖底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并为湖底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创了新方向。
本发明通过如下具体的工艺过程实现本发明目的:
(1)将重量百分比10-30%的粉煤灰、重量百分比15-40%的甘蔗渣、重量百分比5-10%的红土和重量百分比20-70%湖底污泥混合,搅拌均匀后,常温堆放干燥至混合物含水率低于40%,然后将混合物过50-40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颗粒状湖泊污泥混合物;
(2)在混合物中加入硫酸,其中硫酸的添加量为混合物重量的2-30%,混匀后,将此混合物放入隧道窑中于40-200℃下炭化0.5-10h,然后在50-300℃下真空煅烧0.5-15h,直至剩余浓硫酸反应完后真空干燥,过50-400目筛,取筛下物,冷却至室温,即得吸附材料。
本发明中硫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98%的硫酸。
经实验检测,该多孔污泥吸附材料能有效去除湖泊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其吸附能力优于市售活性炭,并且对常用染料亚甲基蓝也同样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本发明中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本发明中红土来源于云南东川红土地中土壤。
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吸附材料表面具有磺酸基团、羧基、羟基等含氧基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如下:
1、制备方法简单,应用条件粗放,可适应较宽的温度范围的不同操作条件要求。
2、在污泥表面引入磺酸基团、羧基、羟基等含氧基团有机官能团,对提高污泥和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和经济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
3、所选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浮游藻类残体及有机质,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其它物质既能生成介孔,降低生产成本。
4、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对pd2+、Cd2+、Ni2+、Cu2+等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能作为活性炭的替代品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处理。
5、能有效吸附水中有机染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湖底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重量百分比12%的粉煤灰、重量百分比37%的甘蔗渣、重量百分比6%云南东川红土与重量百分比45%的云南异龙湖湖底污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常温堆放,每12小时测定一次含水率,至84小时后污泥混合物含水率下降至30%,过65目筛,得颗粒状湖泊污泥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紧缩管母线连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图象采集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