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1043.3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2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聂民;邹宗伍;赵文亮;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04 | 分类号: | C10L5/04;C10L5/06;C10L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生活 垃圾 生物 环保 再生 能源 燃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引发能源危机。在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日趋减少的状况下,国际及国内能源紧张,煤炭等燃料价格涨势明显,燃料成本快速上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政府大力推进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成为21世纪新能源研究的热点。生物质燃料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纸泥即造纸污泥,是造纸厂废水处理后排放出来的终端产物,主要由短纤维质、有机残片、无机颗粒、胶体和大部分水分构成,还含有一些有害人类健康的致病菌、寄生虫和重金属等。由于每个制浆造纸厂的制浆工艺、抄纸设备、产品类型以及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都不尽相同,导致处理造纸厂产生的污泥种类十分广泛。目前,对造纸污泥处理的主要方式是经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田、填埋、抛海、脱水干化后焚烧等。但上述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纸污泥的后续处理问题,大量堆积不但占地而且污染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同样是困扰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采用焚烧方式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手段,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对其回收利用,则不仅可以减少热污染的排放,还能够回收废热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因 此城市生活垃圾还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
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为4740亿吨,占中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0%,年产2亿吨,其中山西省占32%,河南省占18%,贵州省占11%。劣质无烟煤具有热值低、挥发分低、不可再生、燃烧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多等缺点,目前基本处于废弃的境地。为了有效利用废弃的造纸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劣质无烟煤,将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和劣质无烟煤一起作为型煤的原料开发出可利用生物能源的生物质燃料,合理利用能源燃料释放其热值,不仅减少了燃料煤的消耗,而且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该环保再生能源燃料具有成本低、易燃烧、燃尽率高、脱硫和防水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主要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成:无烟粉煤40~65份,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25~55份,添加剂6~15份。
所述添加剂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固硫剂为3~5份,氧化剂2~5份,防水剂1~5份。
所述固硫剂为生石灰。
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双氧水。
所述防水剂为焦油。
本发明的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纸泥及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环保再生能源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无烟粉煤筛分,及粉碎干化后的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使得无烟粉煤和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mm;将上述筛分后的无烟粉煤及粉碎后的干化的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均匀备用;将固硫剂、氧化剂、防水剂各添加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后的无烟粉煤及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与混合后的添加剂一起再与适量水混合均匀;用模具湿法低压压制成型;成型后在室温下熟化。
各组分的质量份数配比如下:无烟粉煤40~65份,造纸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25~55份,添加剂6~15份。
所述添加剂主要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固硫剂为3~5份,氧化剂2~5份,防水剂1~5份。
所述固硫剂为生石灰;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双氧水;所述防水剂为焦油。
用模具湿法低压压制成型后形成直径为40~60mm的球状生物质型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具构造
- 下一篇:智能交互式电子密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