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1034.4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秋元龙;小桥隆;小池哲夫;田中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管内的液体的有无以及气泡的有无等的液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传感器,在互相相对地设置的投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路中配置透光性管,利用液体存在于该管内的情况下和不存在于该管内的情况下的透过光的折射率的差异,光学性地检测管内的液体的有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3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现有的液体传感器是如上述那样地构成,如果将与传感器设计时的设想相比更细径的管作为检测对象而使用的话,向管的出射光量过大,无法充分地得到液体存在的情况下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受光量的变化,因此存在难以检测液体的有无这样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考虑到按照管直径而使得传感器自身小型化,但是关于小型化在制造技术上有限度,而且需要根据每个管直径准备大小不同的传感器,因此不合理。
又,将1/16英寸以下的极细直径的管作为检测对象使用时,现有技术中在从投光元件至管的光路中设置比管直径窄的狭缝,但是在该构成的情况下,改变管内径时由管折射了的光并不限于一定到达至受光元件,因此存在难以检测液体的有无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内径不同的极细直径的管也能够检测液体的有无的液体传感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具有:投光部,所述投光部使来自投光元件的出射光通过第1狭缝而向透光性的管体的方向出射;受光部,所述受光部使从所述投光部向所述管体的方向出射的所述出射光通过第2狭缝而由受光元件受光;和第3狭缝,所述第3狭缝被配置在所述管体和所述第2狭缝之间,使从所述投光部向所述管体的方向出射的所述出射光在所述管体内没有液体时向所述第2狭缝的方向选择性地通过。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所述第3狭缝是与所述管体半径相比开口得较小的形状,所述管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3狭缝的开口边缘部位置对齐。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具有对所述管体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以使所述管体的中心轴沿着所述第3狭缝的开口边缘部。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具有透光性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被设置在第1狭缝和第3狭缝之间,使所述管体紧贴于所述第3狭缝地对所述管体进行保持。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在将凹下部分夹在中间的一对凸结构中分别收纳有投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且在夹着所述凹下部分而相对的所述一对凸结构的壁面上设置有第1狭缝以及第2狭缝;和附属装置,其能够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凹下部分,所述第3狭缝设置在所述附属装置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由于在管体和受光部侧的第2狭缝间设置有第3狭缝,所以即使对于内径不同的直径的管也能够检测液体的有无。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与外壳分开地设置形成有第3狭缝的附属装置,因此外壳主体侧还是如通用的形态那样,在没有附属装置的状态下可以检测大直径的管的液体的有无,在安装了附属装置的状态下可以检测直径极细的管的液体的有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表示安装了管的状态。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表示没有管的状态。
图3表示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主要部分,图3的(a)是沿图1的AA线切断的截面图,图3的(b)是平面图。
图4是对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4的(a)表示在内径0.50mm的管内没有液体时的出射光,图4的(b)表示有液体时的出射光。
图5是对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5的(a)表示在内径0.75mm的管内没有液体时的出射光,图5的(b)表示有液体时的出射光。
图6是对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表示在内径1.00mm的管内没有液体时的出射光,图6的(b)表示有液体时的出射光。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1所涉及的液体传感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外壳
2检测区域
10投光部
11、21外壳壁面
12投光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自倍尔株式会社,未经阿自倍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