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酒瓶的RFID标签贴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881.9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勇;许志良;姜卫群;杨涛;张志;李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C3/08 | 分类号: | B65C3/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酒瓶 rfid 标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产品标签的贴附方法,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酒瓶的RFID标签贴附方法。
背景技术
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让人们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在目前的快速消费品销售,尤其是酒类产品的销售中经常由于对各个渠道中的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从而导致生产厂家发往不同区域的产品发生交叉销售等混乱情形,进而使得产品生产厂家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再者,在我国国内产品防伪是影响市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市场反响好的产品容易被仿冒,使产品生产厂家的市场份额得不到保证,进而也导致其利益受到损害,而针对前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诸多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例如在产品保证上加上各地不同的区域码,以区别产品的不同流向,但是这仅仅是被动的区别行为,并不能直接解决各个区域产品存在交叉销售的问题,更无法证明所销售的产品是否确实存在交叉销售等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商品防伪所采用的双重防伪标志或者破坏性酒瓶,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实践而言,这些防伪技术的效果不明显,且容易被破解,而导致前述问题发生的关键依然是产品生产厂家无法对已经上市销售、并处于不同渠道的产品进行同一的管理而造成的,且对已出厂的产品的状态以及走向也得不到清晰的把控,因此针对前述的问题,有必要对快速消费品,尤其是价格相对较高的酒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上做进一步的研究。而RFID标签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辅助装置,如采用常规的贴附方法容易使其在仓储和物流过程中发生脱落,或因发生碰撞而使RFID标签受到损毁,因此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迫切的需要一种适应于RFID标签具体使用方式的贴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酒瓶的RFID标签贴附方法,以期望解决传统贴附方法不适应RFID标签的使用,且容易使酒瓶上贴附的RFID标签发生脱落,影响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运用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用于酒瓶的RFID标签贴附方法,所述的方法采用成品RFID标签,将成品RFID标签粘贴在酒瓶的外表面上,再在其外部镀层食用蜡作为保护膜,将成品RFID标签封装在保护膜内部,待食用蜡冷却后即贴附完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成品RFID标签通过不干胶粘贴在酒瓶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成品RFID标签粘贴在酒瓶瓶颈的外表面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在粘贴有成品RFID标签的酒瓶外部镀层食用蜡的方式为将酒瓶瓶颈浸入呈液态的食用蜡中与之接触3至6秒后取出,液态食用蜡即均布于酒瓶瓶颈的外表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食用蜡的冷却方式为将镀层食用蜡后的酒瓶瓶颈浸入冷却液中6至10秒。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冷却液为常态自来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酒瓶是葡萄酒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成品RFID标签在粘贴至酒瓶的外表面上之前,首先将将瓶塞塞入酒瓶的瓶口,然后采用液态食用蜡流入瓶塞与瓶口之间的缝隙,使其冷却后将瓶口完全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将成品RFID标签粘贴在酒瓶的外表面上后采用食用蜡将其整体包覆,使得成品RFID标签贴附得更加稳定,也防止了产品在仓储、物流与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对成品RFID标签造成损坏,保证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顺利实施,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酒瓶的RFID标签贴附方法步骤简单,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材料进行RFID标签贴附,适用于各种酒类产品的RFID标签贴附,应用范围广阔,并尤其适宜于辅助葡萄酒产品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应用,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再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8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走向型高抽巷的掘进方法
- 下一篇:轧制机架水接头的快速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