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0162.7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严丽华;朱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6 | 分类号: | A61B17/76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黄飞 |
地址: | 321016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骨折 治疗 锁定 中空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具体是一种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为常见骨折,约占骨折3.6%,多见于老年人,治疗方法多,但如果治疗不当可造成股骨头坏死。按传统治疗方法,股骨颈骨折可行非手术治疗,而是用内固定这种骨折将有更为可靠和安全的稳定性,因为几乎100%的嵌括骨折均可愈合;而不用多枚螺丝钉内固定时,15%以上可发生移位。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及自愈能力较差,其比例明显上升。近年来,对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尽早使骨折复位,坚强固定已成为共识。而多数学者认为,多针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最强,应作为首选,中空螺丝固定目前已在国际上成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易接受,经济负担较轻,能早期恢复其活动,减少卧床时间的优点。但同时它也具有以下缺点:对于头下型的股骨颈骨折极易发生股骨头坏死,需再次手术换头治疗。因骨折疏松、脆弱,术中中空螺钉易发生骨质纵行裂开,固定的螺丝钉松动退出会因过早活动及大范围活动而发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中空螺钉的锁钉在植入后的稳定性,以防止其松动退出,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恢复快、不易对身体造成损伤的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包括螺钉主体、锁定螺钉,其特征在于:螺钉主体设置斜向锥螺纹内孔,锁定螺钉头部设置与螺钉主体斜向锥螺纹孔外形、尺寸一致的锥螺纹,螺钉主体和锁定螺钉通过斜向锥螺纹孔采用内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成一定的角度,以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的螺钉主体头部设置埋头螺钉结构,减少植入突出,提高安全性。螺钉主体内表面设置大圆形孔,确保锁定螺钉的容纳度,轴端内表面采用中空结构,尾部尖端采用倒钝结构,避免螺纹二次穿孔的概率,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螺钉主体头部设置U形通孔,确保与工具的可靠连接。且头部设置缝线孔,用于连接肌肉。
本发明锁定螺钉尾部设置三个均布的90°切口,方便快速的植入骨头。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借助工具将成角锁定中空螺钉的螺钉主体植入骨中后,再借助工具将锁定螺钉通过斜向锥螺纹孔放入螺钉主体中,螺钉主体和锁定螺钉结合并形成了一定的角度,提高了产品稳定性,最后通过螺钉主体头部的缝线孔利用缝合线与肌肉连接。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包括螺钉主体1、锁定螺钉2,其特征在于:螺钉主体1设置斜向锥螺纹孔4,锁定螺钉2设置与螺钉主体1斜向锥螺纹孔4外形、尺寸一致的锥螺纹,螺钉主体1和锁定螺钉2通过斜向锥螺纹孔4采用内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成一定的角度,以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的螺钉主体1头部设置埋头螺钉结构6,减少植入突出,提高安全性。螺钉主体1头部内表面设置大圆形孔7,确保锁定螺钉的容纳度,轴端内表面采用中空结构,尾部尖端采用倒钝结构,避免螺纹二次穿孔的概率,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螺钉主体1头部设置U形通孔,确保与工具的可靠连接。且头部设置四个圆形缝线孔3,用于连接肌肉。
本发明锁定螺钉尾部设置三个均布的90°切口5,方便快速的植入骨头。
手术时,借助工具将用于骨折治疗的成角锁定中空螺钉的螺钉主体1植入骨中后,再借助工具将锁定螺钉2通过斜向锥螺纹孔4放入螺钉主体1中,螺钉主体1和锁定螺钉2结合并形成一定的角度,提高了产品稳定性,最后通过螺钉主体1头部的圆形缝线孔3利用缝合线与肌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