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银线材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066.2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诚;康飞宇;李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钊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线材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生产工艺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为纳米银线材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银线材料是一种重要的一维纳米材料,可广泛应用在催化、微电子连接、环境及卫生管理等领域。目前,纳米银线材料可通过多元醇还原的方法来制备,该制备方法中通常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然而,由于乙二醇的沸点较低(低于200℃),不利于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的进行,因此导致纳米银线产率过低的现象。由于这种制备方法的局限,制成的纳米银线中含有副产物纳米银颗粒,往往在合成工作之后,不得不采用离心分离等方法将副产物纳米银颗粒分离出去,导致整个生产效率下降和生产成本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纳米银线材料中成品形貌不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的纳米银线材料的生产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得的产品具有纳米银线形貌单一、纯度高、质量好、尺寸分布均匀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银线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溶液相还原:将甘油、水、聚乙烯醇吡咯烷酮、硝酸银、氯盐混合快速升温至180~240℃,持续搅拌30~50分钟,得到纳米银线原液;
(2)原液冷却稀释:将纳米银线原液冷却至80℃以下,加入水稀释得到纳米银线稀释液;
(3)提纯:将步骤(2)得到的纳米银线稀释液进行脱盐脱表面活性剂处理,再浓缩制得精提纯的纳米银线溶液;
(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精提纯的纳米银线溶液喷雾干燥后得到纳米银线粉剂;再冷却后即得到纳米银线粉成品。
所述甘油:水:聚乙烯醇吡咯烷酮:硝酸银:氯盐的摩尔比为1:0.001:0.01:0.002:0.0001~1:0.005:0.06:0.02:0.001。
所述甘油:水:聚乙烯醇吡咯烷酮:硝酸银:氯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0.001:0.01:0.002:0.0002~1:0.005:0.06:0.02:0.0005。
所述原料的投料顺序是:依次向甘油中投入聚乙烯醇吡咯烷酮、水、硝酸银、氯盐。
所述的氯盐为碱土金属氯盐或碱金属氯盐。
所述聚乙烯醇吡咯烷酮的数均分子量为2千到20万。
所述步骤(2)中的纳米银线原液加入去离子水稀释0.5倍至20倍得到纳米银线稀释液。
所述步骤(3)中的脱盐脱表面活性剂处理是:将纳米银线稀释液通过膜过滤得到滤液。
所述膜过滤选择反渗透膜过滤或陶瓷膜过滤,其中反渗透膜或陶瓷膜的孔径选择30nm~10μm,所述膜过滤的压力为0.2大气压~50大气压。
本发明采用溶液相还原、原液冷却稀释、提纯、后处理步骤制得纳米银线材料,其中溶液相还原步骤是将所有原料混合升温制得了纳米银线原液,原液先经冷却稀释步骤,再通过脱盐脱表面活性剂处理、浓缩的提纯步骤,得到高纯度的纳米银线溶液,最后经干燥冷却后处理得到了纳米银线粉成品。本发明的工艺路线合理,加工流程省时省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合成纳米银线的步骤,生产的成品形貌单一。采用该工艺制得的产品具有纯度高、质量好、尺寸分布均匀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溶液相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