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站的燃烧器和烘干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694.9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尹友中;张俊;丁伊章;王俊杰;代五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05 | 分类号: | E01C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燃烧 烘干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搅拌站的燃烧器和烘干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厂拌热再生技术中,用于厂拌热再生的燃烧器均为常见的沥青站燃烧器。由于厂拌热再生的再生料为含有沥青的回收料,若燃烧器喷出的火焰与再生料接触,那么会由于较高的温度使沥青发生老化的现象。另外,再生料被加热后,会产生含有油气和粉尘的烟气。现有技术将产生的烟气通入主烘干滚筒内进行二次燃烧,但再生烘干滚筒与主烘干滚筒之间的位置较远,这会使风道布置复杂而冗长。
为解决沥青老化的问题,现有技术在燃烧器与烘干滚筒的外部之间增加燃烧室(即炉膛),以使火焰控制在燃烧室中,从而防止了再生料的老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室的长度较长,因此会消耗一部分热能,且燃烧室在烘干加热系统的轴向上也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此外,还可将烟气通入燃烧室内进行二次燃烧,但会使燃烧室结构复杂、且在燃烧室增加耐火砖后,还会产生径向尺寸较大等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在烘干滚筒内部增加远红外发生装置来罩住火焰的方式以防止老化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不能进行烟气的回收。另外,由于远红外发生装置置于形成料帘的烘干滚筒内,再生料会堆积在远红外发生装置上,形成积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搅拌站的燃烧器和烘干加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燃烧室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站的燃烧器,包括:用于生成火焰的燃烧器主结构;火焰喷嘴,火焰喷嘴设置在燃烧器主结构的火焰出口处,燃烧器主结构产生的火焰由火焰喷嘴喷出;燃烧室,燃烧室安装在与火焰喷嘴相对应的位置处,且燃烧室罩住由火焰喷嘴喷出的火焰。
进一步地,燃烧室是由耐火金属纤维制成的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燃烧室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相对燃烧器主结构固定地设置,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烟气输入管,烟气输入管安装在燃烧室的第一部分上。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烟气输入管,烟气输入管安装在燃烧室上;烟气输入管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烟气输入管沿燃烧室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站的烘干加热系统,包括燃烧器、烘干滚筒、卸料箱和进料箱,卸料箱设置在烘干滚筒的第一端,进料箱设置在烘干滚筒的第二端,该燃烧器是上述的燃烧器,燃烧器设置在烘干滚筒的第二端,燃烧器的燃烧室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烘干滚筒内。
进一步地,燃烧室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相对燃烧器的燃烧器主结构固定地设置,第二部分位于烘干滚筒内部且相对于第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燃烧室的第二部分与烘干滚筒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烟气输入管,烟气输入管安装在燃烧室的第一部分上,卸料箱的烟气回收管与烟气输入管连接。
进一步地,燃烧室的第二部分通过支撑杆与烘干滚筒连接。
本发明可以将从火焰喷嘴喷出的火焰罩在燃烧室内,避免了再生料与火焰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再生料的老化,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搅拌站的烘干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站的燃烧器。如图1所示,该燃烧器包括:用于生成火焰的燃烧器主结构110;火焰喷嘴120,火焰喷嘴120设置在燃烧器主结构110的火焰出口处,燃烧器主结构110产生的火焰150由火焰喷嘴120喷出;燃烧室130,燃烧室130安装在火焰喷嘴120相对应的位置处,且燃烧室130罩住由火焰喷嘴120喷出的火焰。优选地,燃烧室130是由耐火金属纤维制成的筒状(例如圆筒状等)结构,采用耐火金属纤维制成的燃烧室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耐火砖式的炉膛式的燃烧室来说,具有较小的体积。特别地,耐火金属纤维按网络状布置以成形上述的筒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