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法联产富钾溶液的CO2矿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596.5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和平;王昱飞;刘建锋;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D1/00 | 分类号: | C05D1/00;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联产 溶液 co sub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化CO2减排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矿化CO2气体的同时生产可溶性钾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变暖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90%以上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大气中CO2质量浓度已由工业化时代前的280×10-6增至2005年的379×10-6。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逐渐增加,预计当大气中的CO2含量达到570×10-6时,将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1.9℃,海平面升高38 cm。根据当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全球已达成共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必须减少60亿t CO2排放才能真正防止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大气“温室效应”与地球变暖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人类在能源系统中产生并直接排放大量CO2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不论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排放的CO2进行回收和利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8)的统计数据,中国2006年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达56亿吨,占世界总量(280亿吨)的20%。而展望未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导致我国CO2排放量进一步增长,因此我国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越来越严峻的压力。近年来,雪灾、酷热、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各国正承受着温室效应带来的巨大灾难,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CO2减排已受到广泛认同,由于能源需求依然旺盛,这势必会推动CO2减排技术的应用。目前,对于大规模二氧化碳的处理,主要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CO2矿化三种方法。从现有研究的技术效果来看,CO2矿化相比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其安全性更高,矿化产物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上千年,不存在CO2泄漏问题,更容易被社会接受。目前,CO2矿化与其他封存方式相比,其在成本上不占优势,因此,如何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矿化CO2并利用CO2矿化过程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使得CO2矿化封存实现经济可行,是目前CO2矿化实现工业化的瓶颈。成本问题一旦解决,由于矿化封存的安全性,CO2矿化技术将比其他CO2封存方式更具优势,市场前景更好。
钾肥对于拥有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来说,意义何其重大,不言而喻。中国是一个缺钾的国家,水溶性钾矿石资源仅占世界的 0.29%,是世界钾盐特别是钾肥消耗和进口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钾肥对于中国,在自身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也呈上涨之势。约80%的钾肥进口依存度显然不利于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钾肥需求量一直以高于氮肥和磷肥的速度增长,尽管大型钾肥项目2009年已投产,但仍有62%的缺口,2006~2010年世界钾肥产能年均增长2.1%,增长缓慢,垄断格局未变,进口钾肥价格仍决定国内价格。但中国非水溶性钾矿石资源丰富,总量超过 2×1010t,其中主要为钾长石和云母,中国曾经有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钾长石加工钾肥的研究,但都因能耗高没有投入工业生产。目前中国探明的钾长石矿源达60 个,其储量约达79.14 亿t,按平均含量折算成氧化钾储量约为9.20 亿t。如果开采利用可以满足本国钾肥需求100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肥料
- 下一篇:自生氮化硅晶须增韧碳化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