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绕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9595.0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宁;王金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3153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绕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器,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绕线器。
背景技术
随这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电器的应运而生,为了使用方便和节约空间,家用电器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大多数家电达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的水平,也有的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使其达到跨越性的发展,例如自动收卷电源线类的装置,该类装置大多数采用绕线器结构原理,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器的转轴上,在转轴上设置导电部位,将导线与导电部位连通,再由导电部位沿转轴从转轴端部导出,该种结构使用时,可使电器在停用时将其收回,节约空间,并且使外观整洁大方,也可作为伸缩导线使用,使用时导线不打结,并且导线性能可靠。
如中国专利号CN200510060743.9的发明专利,公告日为2006年02月22日,公开的电源线绕线器,包括绕线盒,设于绕线盒内的绕线轮及其两端的限线环,绕线轴套内设一端与绕线轴芯相连接的卷缩弹簧,在绕线轴套伸出部分设有由导电外层、绝缘内层和导电轴芯组成的电连接组件;电连接包括二组,一组是由绕线轴套外围的导电外层及其活动接触的垂直接线柱组成;另一组由套在绕线轴套内的转动导电轴芯与套在固定轴套内不转动导电轴芯对接组成水平接线柱。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不转动导线轴芯和转动导电轴心配合,将旋转中的导线与外部不转动导线轴心连通。完成缠绕中的电源线与外部的连通,但是当需要将多条缠绕在同一转轴导线通过侧端引出时,采用该种导电方式,将大大增加轴芯的设计难度,工艺复杂,且易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导电绕线器,提高导电绕线器的导电性能,增加导线条数,扩大产品是使用范围。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导电绕线器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绕线壳、驱动所述绕线壳的卷簧、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壳两端的固定盖,所述绕线壳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两固定盖之间,所述绕线壳一端设有多组旋转导电机构,所述旋转导电机构与缠绕在所述绕线壳上的导线相连接,所述固定盖上安装有固定导电机构,所述固定导电机构与所述旋转导电机构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导电绕线器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旋转导电机构为安装在所述绕线壳上的多个导电环片,所述固定导电机构为安装在所述固定盖上的多个导电柱,所述导电柱顶靠在所述导电环片上。
所述旋转导电机构为安装在所述绕线壳上的多个导电柱,所述固定导电机构为安装在所述固定盖上的多个导电环片,所述导电柱顶靠在所述导电环片上。
所述绕线壳上设置有多个圆环凹槽,所述导电环片位于所述圆环凹槽内。
所述固定盖上设有多个导线接孔,所述导线接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柱连接,所述导线接孔的侧壁上开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导电插片。
所述绕线壳上设有多个绕线固定孔,所述绕线固定孔与所述导电环片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绕线壳上设有多个绕线固定孔,所述绕线固定孔与所述导电柱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绕线壳内设有一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中部穿插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两固定盖上,所述挡板组件两端均设有所述卷簧,所述卷簧的内外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绕线壳上。
所述绕线壳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有多个所述绕线固定孔。
所述固定盖外侧设有安装固定孔。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导电绕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发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安装在绕线壳一端的多组旋转导电机构和固定导电机构的配合,将设置在绕线壳上的绕线固定孔与固定盖上的导线接孔连通,与传统绕线壳上绕线传输导电方式相比,生产工艺简单,导电性能强,使用时安全可靠;其次,本发明支持五条以上的多条缠绕导线导电传输,这在传统的技术上很难达到,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范围;再次,采用双卷簧驱动,绕线壳转动时更加平稳顺滑,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一。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光光伏电池芯片与电路基板加热固化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冰箱用悬挂储物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