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弯道转向车速安全状态预警的速度反馈标志系统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007.3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魏朗;张淼;扬炜;袁望方;李春明;周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道 转向 车速 安全 状态 预警 速度 反馈 标志 系统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弯道转向车速安全状态预警的速度反馈标志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逆行车方向的弯道入口处前的道路路基侧安装监控摄像头、雨量传感器和速度反馈标志装置组成的速度反馈标志系统,其中,速度反馈标志装置中有中控芯片、测速雷达、LED显示屏和提示字符;根据所驾车型、天气条件和道路线形条件等,以警告驾驶人在进入弯道前将车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防止入弯后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实施步骤如下:
1)参数录入:将安装该速度反馈标志系统处的弯道路段的平曲线半径、纵坡度、坡道长度和道路表面构造深度等道路结构指标信息录入到中控芯片中,作为该速度反馈标志系统的常量输入参数;
2)建立模型算法库:为研究各不同路段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车型的入弯临界安全车速,需要建立包括路面结构指标和降雨强度与路面水膜厚度、水膜厚度与路面附着系数、路面附着系数与入弯临界安全车速在内的模型算法库,并将该算法库录入到中控芯片中以便速度反馈标志系统在实时得到车型和雨量强度信息后计算出对应条件下的入弯临界安全车速;
3)安装在弯道入口处前的监控摄像头实时采集即将入弯车辆的动态图像,并通过相关图像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出图像中驶入车辆的车型信息,作为该系统实时输入参数之一发送给中控芯片;
4)安装在路基侧监控摄像头旁与监控摄像头共用安装电杆的雨量传感器,实时将测量到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信息传送给中控芯片,也作为该系统的实时输入参数之一;
5)中控芯片根据雨量传感器采集到的降雨强度信息,依照算法库中已录入的降雨强度与道路结构参数和水膜厚度的关系,计算出在该弯道路面条件下的实时水膜厚度信息;再根据算法库中水膜厚度与路面附着系数的关系,计算出该水膜厚度条件下的该路段的实时路面附着系数;
6)中控芯片根据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车型信息及之前算出的路面实时附着系数,根据算法库中该种车型的路面附着系数和临界入弯安全车速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该种车型在该弯道处在该种天气条件下的实时入弯临界安全车速;
7)速度反馈标志装置中内置的测速雷达实时采集该入弯车辆的瞬时车速,并将该瞬时车速信息发送给中控芯片;
8)中控芯片根据之前算得的该车型在该天气条件下在该路段处的入弯临界安全车速,对比测速雷达测得的该车辆入弯前实时瞬时车速,判别该车辆瞬时车速是否超过了系统计算得的入弯临界安全车速,并将该信息发送至速度反馈标志装置中的LED显示屏;
9)速度反馈标志装置中的LED显示屏根据收到的中控芯片信息,将该车辆的实时瞬时车速、系统算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和该车辆的车速状态信息,即超速与否或应采取何种速度控制对策显示在LED显示屏上;
10)车辆驾驶人根据速度反馈标志装置LED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实时行车车速状态,并在超速条件下在入弯前及时调整降低车速以稳定在临界安全车速范围内,从而防止车辆入弯后因车速过快或路面过滑而发生事故,降低车辆在驶入弯道处的安全隐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控摄像头安装在逆行车方向弯道入口处前100-200米处路基一侧,监控逆行车方向在监控摄像头安装位置前30-100米区域范围内入弯车辆的车型信息,并根据相应图像采集技术甄别出车辆的车型信息,并传递给中控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量传感器安装在路基一侧,与监控摄像头共用电杆,安装在电杆上距地面3-4米处,实时监测降雨强度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控芯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反馈标志装置安装在逆行车方向路基一侧距弯道入口处距离70-150米处,测量速度反馈标志装置前方10-200米范围内入弯车辆的瞬时车速,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控芯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控芯片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依据系统自身算法计算出驶入弯道车辆车型在该弯道结构条件和天气条件下的入弯临界安全车速,并将信息及时发送至LED显示屏显示并反馈给驾驶人以便于其及早进行车速修正,保证入弯安全车速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0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