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ANAPC13基因检测秦川牛体型大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946.6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昝林森;姜碧杰;田万强;王洪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napc13 基因 检测 秦川 体型 大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基因预示和检测秦川牛体尺大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秦川牛体长,体高,腰高,腰角宽,胸围和坐骨端宽。
背景技术
秦川牛历史悠久,公元前八世纪,关中就有“择良牛献主”的记载。劳动人民历来用大牛作种,要求种牛要一长(躯干长),二方(口方、尻方),三宽(额宽、胸宽、后躯宽),四紧(四蹄叉紧),五短(颈短、四肢短),非紫红不作种用。早在195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农学院教授许振英指出:“陕西关中平原的秦川牛,全身赤褐,身长体壮,发育匀称,无论役用肉用,可算全国最优秀的牛种”。1950年后,经过多年选育,特别是秦川肉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了秦川肉牛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秦川牛及其改良牛在关中地区饲养量约150万头。
秦川牛还存在着生长较慢,增重不高,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够充实,母牛乳房发育较差,产奶量不高等缺陷。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应坚持本品种选育,纠正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丰满等外形缺点,提高产肉性能,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本品种选育,并不是单纯的保持原种的一切特征特性,不管它有没有缺点,而是在保留其固有优点的基础上,纠正其缺点,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
秦川牛经过五十多年的培育,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中心产区秦川牛的体质外貌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中心产区,体高、体长、尻宽、腰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在改良后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牛后躯由尖斜转为方型。
体尺大小是评价黄牛品种优劣和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研究牛体尺大小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长期的选育过程中,随着秦川牛从役用到现在的肉役兼用,一部分体形较小的个体已经遭到淘汰,但选育较大体形个体仍是秦川牛肉用选育的重要目标。对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该基因对肉牛生产性状的影响,为我国地方良种黄牛的肉用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研究影响人类身高的遗传因素,期待有一天能够为人类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Weedon等人在2007年就开始研究基因组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但是成果不显著。但是随着最近基因组范围关联分析研究的发展(GWA),首先在人上发现了很多影响身高的遗传变异。尽管作用的机理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基因的变异引起了骨骼发育的信号通路的改变。
近些年来,细胞周期和与有丝分裂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越来越多,ANAPC13,也叫做APC13,或是Swm1,编码促进细胞分裂后期的复合体的组分之一,这是一种很大的泛素蛋白连接酶,它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因子(例如B型细胞周期素)的退化来控制细胞周期的连续性。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变异显著影响人类的身高,目前关于该基因变异的研究较少,在牛上没有相关报道。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道都证实了基因可以用来预示和检测人的身高等外形特征,鉴于此,申请人在ANAPC13基因作为预示和检测中国黄牛该方法能够检测出黄牛体长、体高、腰高、尻长、腰角宽、胸深、胸围和坐骨端宽等指标的候选基因方面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来检测牛ANAPC13基因的序列,通过两个变异位点基因型的分析、比较,从而预测和确定该黄牛的体型大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一种用ANAPC13基因检测秦川牛体型大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提取法提取秦川牛全血基因组DNA,TE缓冲液溶解,稀释至100ng/μL。
步骤二,根据牛ANAPC1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ANAPC13F和ANAPC13R,其中:
ANAPC 13F:5’-CCTCGCCAAATGGACTCAC-3’;
ANAPC 13R:5’-GAATGCCTTTTCCCCGCTA-3’;
步骤三,利用该对引物ANAPC13F和ANAPC13R对牛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的扩增片段位于ANAPC13F和ANAPC13R表示的引物扩增的第一外显子区,长度为388bp,经分析为该基因的非编码区;
步骤四,扩增片段变性后,在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银染和显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