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810.5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肖旭华;孙占莉;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C69/76 | 分类号: | C07C69/76;C07C6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王卫彬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氟甲氧基 苯甲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的涉及一种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是制备一些PDF4激酶抑制剂的重要中间体,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目前报道比较少,仅有一篇专利WO9749710A1文献介绍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方法是氯二氟乙酸乙酯与3-溴-4-羟基苯甲酸甲酯,碳酸钾在DMF中加热到65℃,反应16h,氯二氟乙酸乙酯、3-溴-4-羟基苯甲酸甲酯、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1,后处理中用乙酸乙酯萃取,色谱柱分离纯化,收率为49%。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后处理麻烦。
Jeffrey B.Sperry and Karen Sutherland.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J].2011,15(5):721-725.文献中介绍了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方法是二氟氯乙酸钠与4-羟基-3碘苯甲酸甲酯的DMF溶液慢慢滴加到95℃的K2CO3的DMF溶液中,氯二氟乙酸钠、3-碘-4-羟基苯甲酸甲酯、碳酸钾的摩尔比为2∶1∶1.5,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5min,得到白色固体3-碘-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时间长,溶剂用量多,后处理繁琐,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后处理繁琐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如式3所示的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 转化率高,后处理简单,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3所示的3-溴-4-二氟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将化合物2、二氟氯乙酸钠、无机弱碱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在温度85~110℃下进行反应,即可;所述的化合物2、二氟氯乙酸钠、无机弱碱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1.5~2.5)∶(1.0~2.0)∶(15~25);反应的温度为85~110℃;所述的有机溶剂为DMF,异丙醇和1,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无机弱碱为碳酸钾、碳酸铯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将化合物2、二氟氯乙酸钠、无机弱碱和有机溶剂混合的温度为室温,一般为10~40℃(20~35℃更为常见)。
其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较佳的包含下列步骤:将化合物2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的溶液与二氟氯乙酸钠混合,得溶液A,将溶液A与无机弱碱混合后,在温度85~110℃下进行反应,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DMF(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的无机弱碱优选碳酸钾。所述的化合物2、二氟氯乙酸钠、无机弱碱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较佳的为1.0∶(1.5~2.5)∶(1.0~2.0)∶(18~20)。所述的化合物2、二氟氯乙酸钠、无机弱碱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较佳的为1.0∶2.0∶1.5∶19.4。
本发明中,反应的温度较佳的为93~98℃。反应的时间可通过检测反应不再进行为止,可为1~3小时,优选1~2小时。
本发明中,在反应结束后,较佳的进行以下后处理步骤:将反应液温度降至0℃~20℃,与所述有机溶剂的体积的1.5~2.5倍(优选2倍)的水混合,搅拌,过滤,即可。其中,搅拌的时间较佳的为0.5~1小时。搅拌时反应液的温度较佳的控制在0℃~30℃(优选10~20℃)。过滤后,较佳的对固体进 行水洗,进一步还可进行干燥,从而制得高纯度的产物(化合物3)的晶体。
在不违背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转化率高,后处理简单,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品膜举升承载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卷材复合张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