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半预制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441.X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祥;黄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1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潘笑玲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九龙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人行道 及其 预制 建造 方法 | ||
1.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包括:基座(1)、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的人行路面、与所述基座(1)两侧固定连接的立柱(2)、跨接在基座两侧立柱(2)顶部的支承梁(3)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梁(3)上的顶盖(5);其特征在于:
由两根位于基座两侧的立柱(2)和跨接在该两根立柱(2)顶部间的一根支承梁(3)构成一体成型的预制混凝土支撑架单元(10),所述顶盖(5)包括置于支撑架单元(10)之上的多个预制底板单元(51),所述均匀布置的多个支撑架单元(10)的底部通过现浇混凝土基座(1)连接在一起,所述均匀布置的多个支撑架单元(10)的顶部以及置于支撑架单元之上的多个预制底板单元(51)通过覆盖在其上面的现浇混凝土顶层(5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顶层(52)在与所述立柱(2)位置对应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反梁(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单元(5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围栏板(54),所述反梁(53)位于该围栏板(54)的内侧面并与所述现浇混凝土顶层(52)一起浇注连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单元(51)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架衔接板(5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架单元(10)之间设有两块预制底板单元(51),相邻两预制底板单元(51)的接合面预设有搭接钢筋(61)并与所述现浇混凝土顶层(52)结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梁(3)顶部向上预设有均匀布置的外露的连接钢筋(62),该连接钢筋(6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顶层(52)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还设有现浇混凝土悬挑板(7)。
8.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的半预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厂批量预制标准规格的支撑架单元(10)和预制底板单元(51)备用,该半预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预制的支撑架单元(10)吊装至施工现场与现浇混凝土基座(1)连接,在该基座(1)与支撑架单元(10)的连接部位进行混凝土回填;
B.在相邻支撑架单元(10)之间架设预制底板单元(51);
C.在所述预制底板单元(51)上方现浇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顶层(52)从而将所述支撑架单元(10)和预制底板单元(51)结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的半预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在相邻的支撑架单元(10)之间架设两块预制底板单元(51),并将相邻两块预制底板单元(51)连接部位预留的搭接钢筋进行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的半预制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人行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现浇混凝土形成悬挑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有限公司,未经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4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修井数控作业线
- 下一篇:多功能微压痕气动卡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