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表面波无源射频标签的管座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172.7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杕;姚艳龙;邹梁;徐昌文;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波 无源 射频 标签 编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表面波无源射频标签的管座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组网技术是现今物联网发展的需要,射频标签是其基础元器件。采用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技术的射频标签系统具有无源、严酷环境适用和维护简单等特点,是现今半导体集成电路射频标签的补充。SAW标签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和数据库组成。应答器由探测头、小型收发天线以及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外封装构成,其中探测头为一个携带编码信息的SAW芯片和密封管座的结合体。
现今,SAW标签主流为延迟型,其应答器中的SAW芯片由压电基片、其上的一个输入叉指换能器和编码部分组成。SAW标签应答器中的编码部分,是由规定数目的且按预定时基设计的编码体构成,每个编码体至多产生一个码元回波。应答器天线直连芯片上的输入叉指换能器,与天线相连的叉指换能器具有选频及将电信号与SAW信号相互转换的特性。编码体是淀积在压电芯片上的金属电极图形结构,由编码体产生回波的机理不同,延迟型SAW标签有三种类型:反射型、单天线传输型和双天线传输型。采用(开路或短路)反射栅阵作为编码体的,称为延迟反射型结构(图1),采用叉指换能器作为编码体的,称为延迟传输型结构,图3为单天线传输型,编码部分与输入换能器共用天线;如编码部分与输入换能器不共用天线,就是双天线传输型。它们各有所长,反射型标签的延迟时间长,而传输型标签的回波幅度大。
延迟反射型标签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示,阅读器发出一射频询问信号,其小部分被无源SAW标签应答器的天线接收,与天线相连的叉指换能器将接收到的射频询问信号转换为射频SAW脉冲存储于SAW芯片内。存储在SAW芯片的射频SAW脉冲能量,被编码部分编码体及芯片环境变量调制,编码信息为相应脉冲的数目、时间位置和相位携带。编码过的射频SAW脉冲信号反射回输入叉指换能器并转变为电信号,并由应答器天线发回阅读器。应答器回波响应包含了编码结构的数目、几何以及SAW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阅读器可以抽出有用信息,如某次测量的特定编码,最后由数据库处理。
延迟传输型SAW标签中编码过的射频SAW脉冲信号,由其自身的叉指换能器转变为电信号,从所连天线发出回波。
由上述,SAW标签的回波,必定受到标签探测头所处环境的影响,即也携带有环境应力的信息,所以SAW标签可以同时具有传感功能。而且,SAW无线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SAW标签类似。由此,本文所述的SAW标签,应理解为SAW射频标签和具有标签功能的SAW无线传感器。
由于SAW标签应答器探测头内的SAW芯片是SAW标签系统的关键元件,今后,在不造成误解时,我们所说的SAW标签专指SAW延迟型标签应答器探测头的SAW芯片。
SAW标签输入叉指换能器和编码部分间有较大间距,一般数毫米,由于表面波声速慢,输入脉冲和第一个回波脉冲之间将有数微秒的延时。电磁多径干扰在回波响应到达阅读器前即可成功除掉,因此在时域内标签回波信号很容易分离,这是延迟型SAW标签的重大优势。
作为无源应用的SAW标签,其编号是在标签探测头制作时产生的,是不可更改的。其编号方法,即SAW标签编码部分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编码和可编程编码,采用可编程编码芯片的标签称为可编程标签。
固定编码是一种芯片内编码方法,SAW标签的编码部分都是在制作芯片时就设计好的,理论上可得到海量编码标签,但因为每个异号SAW标签需要单独设计和制作,以得到特性较一致的回波脉冲串,批量生产成本极高,实用推广困难。
可编程编码,是指芯片编码部分由规定数目的可编程编码体组成,芯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后道工序实现编码,可以明显改进标签批量生产技术,大大降低SAW标签成本。
特别值的指出的是,利用外接低功耗开关电路,对可编程SAW标签遥控其编码部分状态,实现外部编码,能表现部分IC标签功能,同时保持SAW标签的特点,可应用在一些特殊领域中。
现有技术的延迟传输型标签的可编程编码体是一个(单指或并指)叉指换能器,通过接入输出总线的换能器极性选择实现编码,如图3示例,其编码为0010(负极性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转资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室内区域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