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淤区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7994.3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10;E02D3/04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淤区高 填方 地基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深厚淤泥区结合高填方施工的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深厚淤泥区的地基处理,通常采用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等方法,由于方法单一,其排水固结周期长;深厚淤泥区上部实施高填方施工,若先进行深淤区的地基处理再进行高填方施工,则耗费工期更长;如深淤区地基处理不当,高填方施工时,极易出现填方滑移沉陷等安全问题;高填方施工的每个工序,都会对深淤区的排水固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特大型钢铁项目场地平整工程,位于我国东南某海岛,其入海口区域下部淤泥较深,上部需进行土方回填施工,深淤区的淤泥(e≈1.85;w≈67.5%;fa≈45kPa)深度为10.0~23.0m;上部高填方厚度约为15.0m;地基处理涉及深厚淤泥与高填方施工,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如何处理好高填方施工与深淤区排水固结的关系,达到上部高填方快速施工,下部深淤区快速固结,从而实现深淤区与高填方地基处理的最佳结合,是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领域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淤区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实现高填方快速施工,深淤区快速固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砂层挤密、插排水板、填方静载、强夯动载、逐层加载方式,将深淤区的淤泥层、高填方的土层通过砂层相结合,将淤泥的挤淤、排水与填方的静载、动载相结合,在进行高填方快速回填、分层强夯施工的同时,通过逐层、逐级加载实现深淤区的快速排水固结。
一种深淤区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其主要实施步骤为:
1.基表清理。清除表层杂物,积水排出。
2.排水通道埋设。结合地形分区,埋设盲沟作为水平排水通道,设置集水井及水泵进行排水。
3.砂层填筑压实。视淤泥厚度及表层泥质确定砂层厚度,通常砂层厚度为1.5~3.0m,机械压实。
4.插排水板。根据淤泥深度、泥质确定排水板材质、规格、间距。
5.底层填方。依据砂层挤密效果等情况确定底层填方厚度,通常底层填方厚度≥3.0m。
6.底层强夯。分两遍进行,根据底层填方厚度、土质等确定强夯的能量级,夯点间距,两遍强夯的间隔时间。
7.第二层填方。根据下部土层、砂层及淤层位移观测情况,确定填方厚度,通常填方厚度比底层增加1~2m。
8.第二层强夯。分两遍进行,根据第二层填方厚度、土质等确定强夯的能量级、夯点间距、两遍强夯的间隔时间,强夯的能量级比底层增加500~1000KN·m。
9.逐层填方,逐层夯实。自下而上,填方厚度递增,强夯能量级递升。
10.顶层填方。预留沉降量,至交工面高程(各层厚控制在5m以内为宜)。
11.顶层强夯。分两遍进行强夯,选用强夯的能量级在3000KN·m以内。
12.表层满夯。锤印搭接,满夯一遍,选用能量级为1500KN·m以内。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是:分层快速回填与强夯处理相结合,实现高填方快速施工;砂层、土层,分层加载;静载、动载,逐级加荷;实现深厚淤泥区的快速排水固结。本方法将深淤区高填方的施工工序与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巧妙组合,方法实用,效果明显,安全可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深淤区高填方剖面示意图。图1中1、淤泥层,2、砂层,3、底层,4、第二层,5、顶层,6、排水板,7、盲沟,8、集水井。
图2是本发明高填方强夯夯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中9、第一遍夯点,10、第二遍夯点,11、夯点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淤区高填方地基处理方法,实现高填方快速回填,深淤区快速固结。其主要工艺流程为:
基表清理→排水通道埋设→砂层填筑→砂层压实→插排水板→底层填方→底层强夯→第二层填方→第二层强夯→‥‥‥→顶层填方→顶层强夯表层满夯。
具体实施方法步骤如下:
1.基表清理。清除表层杂物,积水排出。
2.排水通道埋设。结合场地地形,分区域埋设盲沟7、集水井并安设水泵8;后续施工过程,保持集水井持续抽水至地基处理达标。设盲沟纵横向间距30m,交叉处设直径500mm集水井,小型自动泵抽水。
3.砂层填筑压实。视淤泥1厚度及表层泥质,确定砂层2填筑厚度为3.0m,机械压实采用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边摊铺、边碾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