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厂烟气氨法脱碳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87777.4 | 申请日: | 2012-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蒋绍坚;钟伟;彭锐;彭好义;张军;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厂 烟气 脱碳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碳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厂锅炉烟气处理的工艺,具体指一种电厂烟气氨法脱碳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CO2排放日益增多,而CO2是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2009年我国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以氨水作为吸收液的化学吸收法具有吸收能力强、腐蚀性小、再生能耗低、补充成本低,不易被烟气中其它组分降级,可同时脱除多种酸性气体污染物等特点,成为脱碳工艺较为成熟的技术,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以氨法脱碳工艺应用于电厂烟气还存在很多问题。吸收液的浓度越高,解吸过程中会出现解吸不完全,CO2解吸率越低,导致再生液吸收能力差,同时容易造成氨的逸出,提高了工艺的成本。必须要提出一种合理的氨法脱碳工艺,保证工艺运行的可行性,降低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O2的解吸率高,同时吸收液循环利用过程中CO2负载量保持不变,保证溶液对CO2的吸收能力的电厂烟气氨法脱碳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厂烟气氨法脱碳工艺,烟气经过脱硫、除尘冷却到45~55℃后,进入脱碳吸收塔,与脱碳吸收塔内的吸收液逆流接触,吸收液的总氨质量分数控制在3%~5%,烟气中CO2被吸收,将吸收CO2后的吸收液送入再生塔中,对吸收液加热解吸释放CO2,解吸温度为85~95℃,然后返回到脱碳吸收塔开始新一轮吸收。
烟气与从脱碳吸收塔上部喷淋而下的吸收液逆流接触。
对加热解吸释放CO2的吸收液补充新鲜氨水。
在吸收液中添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添加的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浓度为0.1~0.5mol/L。
该系统通过检测吸收后烟气中CO2浓度得出溶液的吸收率以及CO2负载量,对吸收液品质进行控制,吸收液的总氨质量分数控制在3%~5%。吸收CO2后的吸收液失去了吸收CO2的能力称为富液,经过解吸、补充新鲜氨水后,加热解吸释放CO2、补充新鲜氨水后又重新具备吸收CO2的能力称为贫液,贫液的CO2负载量低,具有较高的CO2吸收率,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率降低,CO2负载量升高。生成的主要产物包括碳酸氢铵和碳酸铵,CO2负载量越高,产物中碳酸氢铵比重增大。CO2负载量的变化范围从0~0.8mol·mol-1,负载量过低,需要补充更多的新鲜氨水,提高了成本;负载量过高时,吸收效率过低,不能达到捕获要求。最优范围为0.2~0.6mol·mol-1。
进一步,经过解吸、补充新氨水后贫液负载量为0.2mol·mol-1,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CO2负载量逐渐增大,达到0.5~0.6mol·mol-1时,富液泵送入再生塔进行蒸汽加热解吸,解吸温度为85~95℃。
该方案中吸收液流量与烟气流量的液气比控制在18~20L/m3。
如上所述的的电厂烟气氨法脱碳工艺,吸收部分主要通过如下反应:
CO2+2NH3-NH2COONH4 (1)
解吸部分主要通过如下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