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吸附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470.4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波;刘志华;赵伟;韩敬美;王昆淼;何沛;陈永宽;缪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0 | 分类号: | G01N30/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吸附 性能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材料吸附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吸附材料在环境、食品和汽车工业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选择吸附性能好的材料是一件很有经济意义的工作,对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如何进行快速检测,还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通行的方法是用大生产的方法制备出样品进行系列分析检测,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降低了对吸附材料进行试验生产的费用,并能够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
本发明的吸附材料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是利用动态吸附解吸附分析系统,通过不同溶剂的配比和不同的水分蒸汽压,以及不同氮气或氮氧混合气的比例,模拟工作环境,对材料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评价,能够间接的反映其对工作环境中目标物质的吸附性能,能够为吸附辅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能够通过一种或几种材料的配比,考察其对模拟工作环境中有机成分的吸附和脱附效果,得到最佳的配比吸附材料,应用于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将一定量的吸附材料放入动态吸附分析装置中,加入溶剂,通入氮气或氮氧混合气,调整相对湿度从0~90%P/P0然后再从90~0%P/P0,从0%P/P0到90%P/P0为10个阶段完成,从90%P/P0到0%P/P0为10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平衡为1小时,得到其吸附和脱附等温线,评价吸附材料对有机气体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得到最佳的配比吸附材料,应用于生产。
溶剂选择水、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环己烷、甲醇、乙醇、丙酮、2-丁酮、乙腈、1-丁醇、异丙醇、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氯甲烷、1-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氮氧混合气比例为4~5:1。
用本发明的方法考察吸附材料对模拟工作环境中有机成分的吸附和脱附效果,操作简单,不用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会增加辅料的开发成本。能够快速的对吸附材料进行快速的评价,从而为产品的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25℃时材料的吸附和脱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将吸附材料放入动态吸附分析装置中,温度为25℃,通入氮气(50~200ml/min),溶剂选择水,调整其相对湿度从0~90%P/P0然后再从90~0%P/P0,如图1所示,从0%P/P0到90%P/P0为10个阶段完成,从90%P/P0到0%P/P0为10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平衡为1小时,得到其吸附和脱附等温线如图2。
实施例2:
吸附材料放入动态吸附分析装置中,温度为25℃,通入氮氧混合气体(50~200ml/min),比例为5:1,溶剂选择丙酮,其相对湿度从0~90%P/P0然后再从90~0%P/P0,从0%P/P0到90%P/P0为10个阶段完成,从90%P/P0到0%P/P0为10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平衡为1小时。
实施例3:
将吸附材料放入动态吸附分析装置中,温度为25℃,通入氮氧混合气体(50~200ml/min),比例为5:1,溶剂选择甲苯,其相对湿度从0~90%P/P0然后再从90~0%P/P0,从0%P/P0到90%P/P0为10个阶段完成,从90%P/P0到0%P/P0为10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平衡为1小时。
实施例4:
将吸附材料放入动态吸附分析装置中,温度为25℃,通入氮氧混合气体(50~200ml/min),比例为4:1,溶剂选择水、壬烷、2-丁酮、乙酸丁酯和甲苯,溶剂比例为:130:90:50:1:10,其相对湿度从0~90%P/P0然后再从90~0%P/P0,从0%P/P0到90%P/P0为10个阶段完成,从90%P/P0到0%P/P0为10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平衡为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