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桌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87402.8 | 申请日: | 2012-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芝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麦斯科技有限公司;曾怡臻 |
| 主分类号: | A47B9/00 | 分类号: | A47B9/00;A47B13/00;A47B1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屯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桌结构,尤其是指利用气压棒带动桌面上升,藉以让使用者能够快速且便利地调整桌面高度的升降桌。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让不同身高的人都能以舒适的坐姿或有良好的视线进行作业,因此时常能见到具有升降功能的坐椅,例如:办公室内的办公椅、餐厅里的吧台椅、或是理发厅里的美发椅等,尽管如此,虽然椅子的高低能调整,但桌子却没有相对的升高或降低,对于使用者来说,桌子的高度与椅子不相配,仍会造成其不便之处。
因此,市面上推出许多具有升降功能的桌子,但综观市面上具有升降功能的桌子,大多是利用螺锁固定的方式,将升降用的支柱固定于数个特定限位孔的其中之一,来达到升降的效果,然而对使用者来说,每次升降皆须将锁固件旋出及旋入有过于花费时间及耗费力气的问题;因此,要如何使桌子能够既快速又便利地调整高度,仍有其待开发改良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桌结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让使用者能够既快速又省力地调整桌面的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桌结构,包含:一外套轨,于一端面开设一滑槽,该外套轨顶端为一开口,于该外套轨底端成型一底座,并于该外套轨内部固设一限位条,该限位条表面开设多个限位孔,该底座上固设有一罩板,该罩板上开设一长条孔;一滑轨,以二侧面滑设于该滑槽内部,并套设于该罩板上,该滑轨内部容设一气压棒,该气压棒一端锁固于该底座上,另一端则锁设于该滑轨内部;一置物桌,是通过一锁固件锁固于该滑轨的下侧,并以一握把穿设于该置物桌的锁固件及该限位条的限位孔内;以及一支撑单元,是螺锁固设于该外套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桌更具有一第一桌板及一第二桌板,该第二桌板是滑设于该第一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上侧更增设一组设架,该组设架具有一横向关节及纵向关节,藉此该组设架相对于该滑轨自由地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为二脚柱,该二脚柱共同界定出一面积,且使本创作于底部的投影,均落于该二脚柱所共同界定出的面积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为一支撑板,且令本创作于底部的投影,均落于该支撑板上,该支撑板以一端锁固于该外套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更包括一固定部及一夹锁件,该固定部位于该外套轨的底部,并锁固于该外套轨上,该夹锁件一端为一旋部,另一端为一抵部,并以一螺纹部连接该旋部及该抵部,该螺纹部是穿设于该固定部,该抵部抵紧该底座。
本发明升降桌结构,藉由将所述置物桌锁固于所述滑轨上,且该气压棒带动该滑轨于该外套轨内滑动,本发明的置物桌因此能达到升降的效果,且使用者只要拉动握把,即能达到既快速又省力地调整桌面高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是升降装置
20 是外套轨 21 是开口
22 是前端面 221 是滑槽
23 是底座 231 是螺孔座
24 是后端面 26 是罩板
261 是长条孔 27 是限位条
271 是肋部 272 是限位孔
30 是滑轨 32 是组设架
321 是横向关节 322 是纵向关节
33 是侧面 34 是气压棒
341 是棒体 342 是套管
40 是置物桌 41 是第一桌板
42 是第二桌板 44 是握把
441 是手持部 442 是穿设部
45 是锁固件
50、50A、50B 是支撑单元
51 是脚柱 511 是转折部
515A 是支撑板 53B 是固定部
54B 是夹锁部 541B 是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麦斯科技有限公司;曾怡臻,未经海麦斯科技有限公司;曾怡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