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阻尼和主动阻尼相结合智能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375.4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雄;窦荣洋;陈卓;代璟;石敏先;秦岩;梅启林;张联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阻尼 主动 相结合 智能 装置 | ||
1. 一种智能减振装置,其特征是一种被动阻尼和主动阻尼相结合智能减振装置,该装置中,被动阻尼是利用阻尼材料吸收部分机械能,主动阻尼是利用基于压电效应的主动阻尼智能结构,实现对振动的有效控制,所述主动阻尼智能结构由传感器、驱动器、采集卡、控制器、驱动电源以及实时控制系统组成,其中:传感器与驱动器粘接到被动阻尼材料的表面,并与控制器相连接;传感器与采集卡相连接,驱动器与驱动电源连接,采集卡、驱动电源和控制器与实时控制系统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被动阻尼材料采用聚合物基阻尼材料或高阻尼合金材料。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与驱动器均采用压电陶瓷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采用PID模糊算法,其控制参数根据振动的振幅进行设定,使减振效果达到最佳。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实时控制系统为由XPC target制作而成或直接购买成品。
6. 一种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智能减振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
(1)前期准备:根据外界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确定所需被动阻尼材料的种类、压电陶瓷的数目以及控制器的控制参数;
(2)制作成型的被动阻尼材料:将被动阻尼材料粘贴到需振动控制部位的表面,或直接作为结构件使用;
(3)粘贴:将多个压电陶瓷片分别作为传感器或驱动器,然后将压电陶瓷片根据外界振动分布情况粘贴到已成型的被动阻尼材料的表面;
(4)组建主动阻尼智能结构:在压电陶瓷片表面焊接出引线,其中作为传感器的压电陶瓷片的引线与采集卡相连接,作为驱动器的压电陶瓷片的引线与驱动电源连接,然后采集卡、驱动电源和控制器与实时控制系统相连接,组建主动阻尼智能结构;
(5)将被动阻尼材料未粘贴压电陶瓷的一侧粘接到需减振的部位。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减振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利用粘合剂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被动阻尼材料粘贴到需振动控制部位的表面。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减振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采集卡、驱动电源和控制器通过网线与XPC target制作而成实时控制系统相连接,或通过卡槽与直接购买的实时控制系统相连接。
9.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智能减振装置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智能减振装置置于各类机械运行时振动较剧烈的部位,通过调节控制器PID控制参数,使机械减振达到控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3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