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6679.9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邓良松;徐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8 | 分类号: | B21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9352 安徽省滁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截面 容器 外壳 成形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圆形截面容器的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非圆形截面容器一般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两端和内部分别设置封头及支撑板。目前,对非圆形截面容器的外壳,国内外常采用卷板机卷制成形方法,此种方法包括至少以下问题:卷制设备投入比较大,例如10米的卷板机市场售价约120万元,生产成本较高;外壳采用卷板机卷制后,容器内部的支撑板一般需要由人工进行焊接,由于容器的外壳已经成形,焊接时排烟、照明困难,消耗人工较多,操作环境较为恶劣,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设备和方法,在外壳卷制过程中将支撑板固定在外壳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包括:
步骤A,将支撑板固定在外壳板上;
步骤B,转动支撑板,外壳板按照支撑板的外周轮廓弯曲变形并覆盖在支撑板上,在转动过程中将支撑板与外壳板焊接固定。
优选的,在步骤A中,将多块支撑板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外壳板的内侧,支撑板与外壳板垂直设置。
优选的,在步骤B中,采用夹紧架将多个支撑板固定,夹紧架可以绕转动轴进行转动以带动支撑板转动,并且夹紧架的转动轴可以上下升降以使得外壳板按照支撑板的外周轮廓弯曲变形并覆盖在支撑板上。
优选的,在夹紧架转动第一预定角度后,松开夹紧架并反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重复步骤B,直至外壳板完全覆盖在支撑板上以形成非圆形截面容器的外壳。
优选的,第一预定角度和第二预定角度均为90度。
优选的,在转动过程中,在外壳板的外侧施加作用力,使得外壳板压紧支撑板。
优选的,在外壳板的外侧设置压紧滚轮,外作用力通过压紧滚轮施加在外壳板上。
优选的,作用在外壳板外侧的作用力保持恒定。
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设备,包括:
滚道架,用于放置外壳板;
夹紧架,用于固定支撑板;
动力机构,能够驱动夹紧架绕转动轴进行转动以带动支撑板转动,并且驱动夹紧架的转动轴上下升降以使得外壳板按照支撑板的外周轮廓弯曲变形并覆盖在支撑板上;
压紧滚轮,外作用力通过压紧滚轮施加在外壳板上,使外壳板压紧支撑板。
优选的,夹紧架包括两个子夹紧架,两个子夹紧架相对设置。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外壳板卷制过程中将支撑板固定在外壳板上,实现了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焊接时排烟、照明效果好,改善了焊接操作的环境,减小了人工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二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三状态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四状态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五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中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在第一状态的俯视图、在第二状态的正视图、在第三状态的正视图、在第四状态的正视图和在第五状态的正视图。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圆形截面容器外壳的成形方法,包括:步骤A,将支撑板固定在外壳板上,支撑板包括位于两端的封板和位于内部的内支撑板;步骤B,转动支撑板,外壳板按照支撑板的外周轮廓弯曲变形并覆盖在支撑板上,在转动过程中将支撑板与外壳板焊接固定。
具体的,在步骤A中,将多块支撑板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外壳板的内侧,支撑板与外壳板垂直设置。在步骤B中,采用夹紧架将多个支撑板固定,夹紧架可以绕转动轴进行转动以带动支撑板转动,并且夹紧架的转动轴可以上下升降以使得外壳板按照支撑板的外周轮廓弯曲变形并覆盖在支撑板上,在转动过程中将支撑板与外壳板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6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时提醒软件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的丝网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