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笼流线锻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6406.4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邵益刚;倪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7/12 | 分类号: | B21K7/1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线 锻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笼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球笼流线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内球笼和外球笼统称为球笼,是称作“等速万向节”,是轿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两个前车轮,驱动轿车高速行驶。
钢材内存有不溶于基体金属的非金属化合物,在压力加工过程中,脆性杂质被破碎,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晶粒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这种具有方向性的组织称为锻造流线,也称流纹。
锻造流线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在纵向上增加,在横向上降低;强度在不同方向上差别不大。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平行,最大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流线的分布应与零件外轮廓相符而不被切断。
而现有的加工工艺采用切断机,切口断面变形严重,金属内部原始组织及流线严重破损,严重影响了后道工序的加工质量;锻压采用的预锻模内腔设计过多的台阶,坯料在预锻后,放入精锻模锻压后,很容易发生金属流线断裂、回流、涡流等不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笼流线锻造工艺,采用全流线锻造方法,使流线沿球笼外形连续分布,来降低锻后报废率,提高球笼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球笼流线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数控锯床下料,保证球笼坯料的下料断面平整性;
(2)、选取y拔长为1.1~1.3的锻造比,y拔长=A0/A= I1/ I0,式中,A0、A为坯料拔长前后的横截面积;I1、I0为坯料拔长前后的长度,采用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对球笼坯料进行多次锻打,每次锻打过程中,通过调节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的打击力,来控制球笼坯料锻打的变形量,保证球笼坯料塑性变形的均匀性;
(3)、将镦粗后的球笼坯料再送入锻压机的预锻模内进行一次预锻压,然后送入锻压机的精锻模内进行二次精锻压,使得球笼坯料成型。
所述预锻模的模腔内设有弧形过渡坡面。
所述的球笼流线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预锻模的模腔内设有弧形过渡坡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锻造后的产品断裂风险,显著的提高了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
(2)、本发明使得产品内部的组织更加优化,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韧性和塑性。
(3)、本发明增加了产品的扭力,提升了产品的负荷传递能力。
(4)、本发明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锻造生产中,金属的变形程度用锻造比表示。锻造比与锻造有关工序的锻造比y拔长为:y拔长=A0/A= I1/ I0,式中,A0、A为坯料拔长前后的横截面积;I1、I0为坯料拔长前后的长度。
锻造比对锻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锻造比增加时,锻件的强度sb在横向和纵向上差别不大。当锻造比达到2时,锻件的塑性有明显提高;当锻造比为2~5时,锻件的力学性能出现各向异性,其纵向塑性有所提高,但横向塑性开始下降;在锻造比超过5时,锻件的纵向性能不再提高,而其横向的塑性急剧下降。
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锻造比很重要,本发明的锻造比选取1.1~1.3。
参见图1,一种球笼流线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数控锯床下料,保证球笼坯料的下料断面平整性;
(2)、选取y拔长为1.1~1.3的锻造比,y拔长=A0/A= I1/ I0,式中,A0、A为坯料拔长前后的横截面积;I1、I0为坯料拔长前后的长度,采用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对球笼坯料进行多次锻打,每次锻打过程中,通过调节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的打击力,来控制球笼坯料锻打的变形量,保证球笼坯料塑性变形的均匀性;
(3)、将镦粗后的球笼坯料再送入锻压机的预锻模内进行一次预锻压,预锻模的模腔内设有弧形过渡坡面,然后送入锻压机的精锻模内进行二次精锻压,使得球笼坯料成型。
如果预锻模内腔设计过多的台阶,球笼坯料在预锻后,放入精锻模锻压后,很容易发生金属流线断裂、回流、涡流等不良缺陷,因此本发明在预锻模的模腔内设有弧形过渡坡面,这样有利于球笼坯料的成型,而且成型后的球笼坯料的金属流线沿模具形状均匀分布,放入精锻模具锻压后,金属流线分布均匀连续,且沿其外轮廓呈轴向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6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造过程中放置冷铁的方法
- 下一篇:EVA胶膜生产线中的空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