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及其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817.1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9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辜俊杰;辜子恒;孙继成;魏世洪;陈军;黄健宁;李明清;叶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豪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84 | 分类号: | C21D1/84;C21D8/00;B21J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冷却 设备 及其 方法 | ||
1.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区(B)、快冷区(C)、缓冷区(D)和空冷区(A),其中上下料区(B)、快冷区(C)、缓冷区(D)与空冷区(A)顺次连接,且空冷区(A)再连接到上下料区(B)上形成封闭循环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空冷区(A)、上下料区(B)、快冷区(C)与缓冷区(D)之间贯串有传输机构(1),所述传输机构(1)在各区内循环运行,所述传输机构(1)由传输电机(3)带动,且所述传输机构(1)上设置有挂接锻件的挂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冷区(C)内设置有快冷风机(2),在快冷区(C)与缓冷区(D)的连接处设置有快冷测温点(4),在该快冷测温点(4)设置有红外线测温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冷风机(2)为四个,且分两组位于快冷区(C)内的传输机构(1)两侧,两组快冷风机(2)之间相互交错。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冷区(D)呈“U”形结构,在缓冷区(D)的进口端以及缓冷区(D)的中部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缓冷风机(5),在缓冷区(D)的进口端、缓冷区(D)的中点与缓冷区(D)的尾端分别设置有缓冷测温仪(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冷区(D)的进口端处的缓冷风机(5)指向缓冷区(D)的中部,所述缓冷区(D)的中部拐角处的缓冷风机(5)指向缓冷区的出口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冷风机(2)、传输电机(3)、红外线测温仪(4)、缓冷风机(5)以及缓冷测风仪(6)均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由其控制,其中传输电机(3)采用变频调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步骤1,将锻后温度在900℃以上的锻件挂于上下料区(B)内的传输机构(1)上;步骤2,锻件传输至快冷区(C)后,快冷风机(2)对锻件进行快速冷却降温,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将锻件温度反馈至PLC控制系统上,由PLC控制系统控制快冷风机(2)的风量大小以及传输电机(3)的转速,使锻件在3-6.5分钟内经过快冷区(C),且锻件温度降至630℃-670℃;步骤3,锻件进入缓冷区(D)后,由缓冷风机(5)对其进行缓冷降温,且通过进口端-中部-出口端的缓冷测温仪(6)将信号反馈至PLC控制系统上,由其控制缓冷风机(5)的风量大小以及传输电机(3)的转速,使锻件在30分钟内通过缓冷区(D),并且温度降至280℃-320℃;步骤4,锻件进入空冷区(A),锻件在空冷区(A)内空冷至100℃以下,并回至上下料区(B),将锻件取下即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PLC控制系统根据快冷区(C)内的红外线测温仪和缓冷区(D)内的缓冷测温仪(6)的信号,统一控制快冷风机(2)、缓冷风机(5)以及传输电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豪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豪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8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松属素环糊精或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
- 下一篇:一种盲人触点式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