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682.9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4M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键 结构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通讯终端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等,已成为现今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移动电话不仅可作为通话工具使用,亦成为现今人们进行掌上游戏、影视歌曲视听等多媒体娱乐的重要媒介。装设在该移动电话中的侧按键在控制音量大小、页面快速翻页、浏览等人机交流中仍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从而要求侧按键手感的稳定性和侧按键的可靠保护性越来越高。并且随着手机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在手机不小心撞击到硬物或掉落的时候,为保护侧按键的手感和功能,从而要求侧按键的保护装置越来越重要。在日益要求严格的手机测试标准中,机械可靠性测试(如定向跌落,滚筒测试,微跌测试,侧键打击测试等等)对侧按键手感和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以下为已知该侧按键结构的设计方案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通讯终端产品是以一移动电话为例,侧按键12在图中Y和Z方向定位于壳体11中,在X方向同固定在电路板14上的开关13在按压力的作用下,侧按键12在X方向产生一个行程,于是产生了侧按键 12的相关功能。为了保证侧按键12的手感或防止开关13在按压过程中的掉落,在壳体中相应的位置设置相应的保护筋条A,在进行过压、机械可靠性等测试(如定向跌落,滚筒测试,微跌测试,侧键打击测试等等)时候,如果按压的行程超过开关 13 的工作行程,侧按键12便会接触到壳体的保护筋条A,其中保护筋条A和侧按键12之间有一个安全距离B(图三中距离B标示),从而起到保护开关 13不会撞击掉落、打击掉落或减弱侧按键手感的目的。但是由于在侧按键12过压、机械可靠性测试的过程中,开关13固定在电路板14上,开关13随着电路板一起在壳体11中产生相对的运动,如果电路板14和开关13远离侧按键方向移动了,在按压侧按键的过程中,有可能先按压到保护筋条,之后才可能按压到开关,使得侧按键结构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如果由于壳体的制造误差和整机的装配误差,使得电路板14和开关 13不能准确的固定在壳体11中(电路板14和开关 13背离侧按键方向),使得在侧按键按压过程中先按压到保护筋条A,而没有使开关13完成工作行程,从而严重影响和减弱了侧按键的手感。
此外,由上述的侧按键的设计方案可清楚得知,现有的保护侧按键的措施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壳体模具(因为保护筋条设置在壳体上)来调节安全距离B,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手感和侧按键强度的折中值,由于装配和加工误差等原因,侧按键掉落和侧按键手感差并不能完全解除。另外多次修改模具需要一定的费用和会影响壳体外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侧按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按键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开关、可对开关按压的侧按键,还包括:固定于电路板上,且可对侧按键进行阻挡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关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侧按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侧按键结构,由于止挡部设置在电路板上,开关也是设置在电路板上,而且所述止挡部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关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即使在进行测试时电路板整体相对壳体发生偏移,由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总是大于所述开关与所述侧按键之间的距离,那么当按下侧按键时,侧按键会先与所述开关接触,之后与止挡部接触,该止挡部可以起到阻止侧按键过按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侧按键结构的分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侧按键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X1-X1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侧按键结构的分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侧按键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按键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X2-X2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6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