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生根花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5459.4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江素霞;张泽彤;江华龙;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素霞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3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生 花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供多种植物栽培方式的自然方式下的速生根花盆,以及这种速生根花盆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花盆容器主要有以下特点:
1.花盆容器绝大部分为上进水,底部排水,底部排水孔有大小之分,形状之分。
2.花盆容器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如陶土花盆、塑料花盆、陶瓷花盆、玻璃花盆。
3.花盆的形状呈圆形、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形、方形、长方形、梯形等等。
4.自浇灌花盆底部设有储水层、水位浮标显示、盆内设有内花盆支架,内花盆支架上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从储水层吸水,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没有透气层,只能用于各种土培。
无论现有常规花盆采用何种材质及形状,由于其采用了上进水下排水的形式,花盆的排水孔位于底部,植物根部透气效果非常有限,并且由于植物根部积水过多,容易造成烂根现象导致植物死亡。现有花盆需多次浇水,内部储水量也难于调节,不仅浪费水,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自浇灌花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花盆体周边没有透气层,只能用于各种土培,不能用于水培,植物根部的生长环境和传统花盆接近。
现有室内植物栽培方式如下:
介质培:采用各种土、珍珠岩、蛭石、河沙、炉渣(煤渣)、稻壳、木屑(锯末)、陶粒、石子或海绵通过传统花盆容器培植植物。
水培:无土栽培,将植物放置于容器内,植物的根部放在水里,通过植物的水根吸收养分。
由栽培方式不同,介质培和水培需使用不同结构的花盆容器,而现有花盆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多种植物栽培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生根花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要解决现有花盆无法同时满足多种植物栽培方式的技术问题;解决花盆透气性差、植物根部透气性不好,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的技术问题;还解决浇灌的水和养分易从花盆底部的通气孔流出,花盆需水量大、储水量和盆内湿度无法调节、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速生根花盆装置,包括盆体和定植杯,所述盆体内部分为三层,上层为定植层、中层为透气吸水层、下层为储水层,定植杯安装于盆体的定植层,盆体的盆壁在透气吸水层开有一圈透气孔和至少一个侧排水孔,侧排水孔位于透气孔下方;
所述定植杯内装载有植物光合作用介质和植物,杯体上分布有透水孔。
所述盆体在储水层内放置有储水调节垫,储水调节垫的材质为不吸水材料。
所述透气吸水层为空气层,或者在内部放置有连接储水层和定植层的吸水材料。
所述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定植杯的杯口边缘支撑于植物连体盆的上沿。
所述植物光合作用介质是土、珍珠岩、蛭石、河沙、炉渣、稻壳、木屑、陶粒、石子或海绵。
所述定植杯顶面扣有花盆盖,花盆盖中心开有与植物根部大小相适应的孔。
所述花盆盖为软质盆盖.或硬质盆盖.,软质盆盖.的孔侧设有一道能使植物根茎通过的开合缝,硬质盆盖.从中间分为两片,扣合在植物根茎两侧。
这种速生根花盆装置的使用方法,在定植杯内装载植物光合作用介质和植物,使花盆盖的中心孔绕过植物根部后扣于定植杯上;将定植杯安装于盆体的定植层上;供水从上由到下灌溉植物,在定植层下方的透气吸水层由透气孔为植物根部提供氧气,透气吸水层富含储水层自然蒸发的水蒸气,为植物根部提供高湿度富氧空间环境,灌溉滴落的水汇于植物连体盆下部的储水层,当储水层的水位到达侧排水孔时,盆体内高于储水层的排水由侧排水孔自动流出。
所述储水层内放置储水调节垫,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和植物所处的环境选择储水调节垫的数量和厚度,以调节储水层的容量。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这种速生根花盆,特点是设计了侧排水孔和花盆内的三个空间分层。速生根花盆内的储水层、透气吸水层、定植层提供了植物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和最佳条件。灌溉多余的水可通过侧排水孔溢出,盆内储水量还可通过添加储水调节垫来调节,植物即不会因为根部水量过大,也不会因为根部没有氧气而死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素霞,未经江素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