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式外热机的外置吸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5384.X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大江 |
主分类号: | F02G1/057 | 分类号: | F02G1/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热机 外置 吸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热机吸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把外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系统的外置吸热器。
背景技术
所谓外热机,是一种使用热源从热机外部加热,完成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械装置。有代表性的是蒸汽机和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利用热源对水加热使之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汽缸或汽轮机做功。但是蒸汽机需要水资源,同时在中温300~400℃转换效率较低,而且随着温度的降低效率下降较快。斯特林发动机,利用气体的加热膨胀与冷却压缩来做功。斯特林发动机虽不需要水,但是制造精密,密封要求非常高,成本高昂,目前离大规模商业化使用仍有不少距离。专利号201210057931.6完成了压缩式外热机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外热做功,但是还存在着缸头强度不足、维修不便等缺点。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缸头强度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式外热机的外置吸热器,能够最大功效地吸收热量,克服强度不足及维修不便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缩式外热机的外置吸热器,与外热机缸体相通,包括壳体、吸热芯体,所述的吸热芯体设置于壳体内,沿所述的吸热芯体设置气体通道,所述的气体通道设置于吸热芯体内、壳体上或者壳体与吸热芯体之间。使吸热芯体吸热更均匀、充分,与外热机缸体的组装更方便、灵活。同时,可以根据吸热器的大小和需要吸收热量的多少进行组装。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外置吸热器为管式吸热器、板式吸热器或环式吸热器,可以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进行组装,方便选择。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所述吸热芯体内侧设置内衬管,内衬管上开有进出气体的气孔,气体可以从中进出,此结构的设置是为了更多的热气直接进入气流通道,提高吸热速率。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吸热芯体为多孔结构,由丝网叠加而成,或粉末材料烧结而成,或多孔金属板叠加而成,或由泡沫金属构成,或由泡沫碳化硅构成。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管式吸热器为直管式、弯管式和U形管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结构,其气体通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热机缸体内部相通,或者两端都与外热机缸体内部相通。可以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进行组装。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管式吸热器的吸热管为单根或多管并联,再以气体通道与外热机缸体内部相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板式吸热器壳体内为空心状或多孔柱状。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针对多个气体通道并联的结构,所述板式吸热器内设置有汇流通道,吸热器内的各个气体通道与汇流通道相通,汇流通道与外热机缸体内部相通。
所述板式吸热器的吸热芯体为可拆卸式,还设置有密封螺栓、压紧弹簧,压紧弹簧压紧吸热芯体,密封螺栓起密封作用。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为方便加工和拆卸更换吸热芯体,所述板式吸热器内的吸热芯体为柱形或锥形。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吸热器上还设置有加热流体通道,加热流体通道贯穿壳体。用于用热的流体加热吸热器。
本发明的优点非常明显:(1)热源进入吸热器中部,使取热更直接,使吸热器可以达到充分吸热的目的;(2)吸热芯体内气流通道的结构,可以降低气体流动阻力,加快传热;(3)外置吸热器可以采用优化的结构,加强吸热器承压强度,加强吸热能力。
请参阅以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直管式外置吸热器方案1示意图;
图2——直管式外置吸热器方案2示意图;
图3——直管式外置吸热器方案3示意图;
图4——U型管式外置吸热器方案示意图;
图5——并列式直管形外置吸热器示意图,由若干个图1所示的直管式外置吸热器并列一排构成;
图6——并列式直管形外置吸热器示意图2,由若干个图2所示的直管式外置吸热器并列一排构成;
图7——U形外置吸热器与压缩式外热机连接的应用示意图;
图8——图1并列直管式外置吸热器与压缩式外热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图5并列直管形外置吸热器与压缩式外热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图6并列直管形外置吸热器与压缩式外热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板式外置吸热器方案1;
图12——板式外置吸热器方案2;
图13——图12的仰视图;
图14——板式外置吸热器方案3;
图15——板式外置吸热器方案4的仰视图;
图16——板式外置吸热器方案5;
图17——图16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大江,未经徐大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3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