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4677.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叶延铭;吴贵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齐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悬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球囊,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手术中,可伸入腔体内部,进而通入气体使之膨胀,撑开腔体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治疗是现今医疗技术中相当重要的发展环节,其特点在于手术过程中只会对患者造成微小的创伤,且术后只留下微小伤口,相对传统手术而言,具备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微创手术所带来的医学革命。在微创手术中,为了对目标器官进行手术治疗,会在该目标器官的腔体开洞,再伸入手术器械进行治疗,由于人体体腔内的空间有限,故要进行治疗时必须通入气体,撑开腔体内的空间,以利手术的进行,但此方法的使用有以下的缺陷:
1、由于通入的气体无法在手术结束时散出人体之外,会使受术者有胀气的情况,造成身体上相当的不适,严重的话,灌入的气体会压迫到内脏,造成内脏的损害。
2、通入的气体必须为特定的气体,以免通入体内后与体内的血液结合,造成不良的影响,故在气体的使用上相当局限,对手术的便利性产生影响。
有鉴于此,发明人依据多年研究的经验累积,并搭配自身的创意及不断的尝试下,进而研发出一种可有效改善上述现有习知技术中所提及的缺陷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目的即是希望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可以不用额外通入气体,即可撑开腔体内之空间,使手术得以顺利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可避免利用气体直接通入体内撑开体腔进行手术,以防手术后胀气的情况产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利用一充气球囊将体腔撑开,如此一来,即可使用任何气体来进行充气,无需额外选择特定的气体,造成手术进行时的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包括:一通气管,其表面形成有一进气口;至少两个充气囊,连接于该通气管上,并在其表面上形成有一贴合线层,该贴合线层具有耐压的效果;及多个气囊,形成于贴合线层上;其中,借由从该进气口通入一气体,该气体会借由通气管通入该充气囊中,进而将充气囊填满。
较佳的,上述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其中该进气口可外接于一充气装置进行充气。
较佳的,上述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其中该贴合线层的厚度可设定在3mm到4mm之间。
较佳的,上述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其中该贴合线层至少可耐压720mmHG。
较佳的,上述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其中该进气口以PVC为材料制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借由该充气囊的置入并通气,可避免现有习知技术中,直接将气体通入腔体内,造成手术后,受术者会有胀气的不适情况产生,甚至可以避免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进而压迫内脏,造成内脏损害的现象。
2、充气囊内可通入任何气体,并且在手术后可视情况进行气体的回收,相较于现有习知技术中必须利用特定气体通入腔体内,更具有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的一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及
图3是本发明的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通气管 11 进气口
2 充气囊 21 贴合线层
3 气囊 4 充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的一种无充气式球囊悬吊系统的第一视角示意图、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包含:一通气管1,其表面形成有一进气口11,该进气口11以PVC制成,并可外接一充气装置4,而该充气装置4具有气体逆止阀,以防气体从该通气管1回流;两个充气囊2,分别连接于通气管1的两端上,并在其表面上形成有一贴合线层21,该贴合线层21的厚度设定在3mm到4mm之间,使之具有至少耐压720mmHG的效果;及多个气囊3,形成于贴合线层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齐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仁齐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4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