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4227.7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慧;林彦华;柳朝纶;范淑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2 | 分类号: | C25D11/02;C25D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表面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计算机、通讯、手机等等的电子产品而言,除了本身机能上的提升之外,消费者开始注重于电子产品的外观。换句话说,若是仅提升电子产品的机能,已经不足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举例来说,开始有许多前述的电子产品开始在产品表面进行各种装饰,有的是利用额外的装饰品镶嵌,或是在表面贴上具粘附性的装饰品,亦有人在产品表面处理出各种颜色,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
然而,一般利用阳极处理想使产品表面具有渐层颜色效果时,因一次只能处理一层并需慢慢拉升来达成渐层效果,因此具有只有单一方向渐层颜色及产能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以解决渐层处理只有单一方向渐层颜色及产能过低的缺点。
于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工件以及非导电仿型治具,其中,工件具有开放部以及该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的遮蔽部,工件与非导电仿型治具的间隙例如具有0.2至0.5公分的间距以产生所述的遮蔽部。换句话说,遮蔽部会使阳极处理时所产生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较小,而染色的深浅又与阳极氧化膜的厚度有正相关,因此渐层处理的颜色就可以依据遮蔽部的区域有多种方向产生。
接着,对工件该非导电仿型治具进行阳极处理以产生阳极氧化膜,其中遮蔽部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小于开放部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
然后对工件进行染色处理,从而使工件的表面依据阳极氧化膜的厚度产生渐层颜色。其中,阳极处理是例如在摄氏15至25度进行,持续时间是15至30分,而染色处理是例如在摄氏25至35度进行,持续时间是1至5分。
此外,在提供工件以及非导电仿型治具的步骤及对工件及非导电仿型治具进行阳极处理的步骤之间,可以进行前处理步骤。例如在摄氏50至70度进行热浸脱脂2至10分钟、进行碱蚀的步骤10至300秒、进行除膜的步骤5至120秒或在摄氏85至105度进行化学抛光10至300秒。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其可具下述优点:
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是透过非导电仿型治具在工件上形成遮蔽部,从而使开放部与遮蔽部所产生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不同,来解决只能染出单一方向渐层颜色及产能过低的缺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现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工件与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时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工件与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时的第二示意图。
图4为工件被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时的第三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0、205、210、215、220、230:步骤
300:非导电仿型治具
400:工件
410~412:遮蔽部
420~422:开放部
a: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是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中,本发明的渐层阳极表面处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200是提供工件及非导电仿型治具,工件具有开放部以及被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的遮蔽部。具体来说,若是想要在工件上染出较浅的颜色,就可以利用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以使工件上产生遮蔽部。其中,工件与非导电仿型治具的间隙例如具有0.2至0.5公分的间距以形成此遮蔽部,而遮蔽部的效果在于,因为非导电仿型治具是非导体,因此进行步骤210,亦即对工件及非导电仿型治具进行阳极处理以产生阳极氧化膜的步骤时,其中遮蔽部的阳极氧化膜会因为受到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的影响与阴极距离相对较远,使得电流不易到达。由此可见,遮蔽部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将会小于开放部的阳极氧化膜的厚度,这边要特别提到的是,开放部是工件未受到非导电仿型治具遮蔽的区域,因此阳极处理时的电流就不会受到非导电仿型治具的影响而使得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变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4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