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纤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3811.0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符积高;梁云昭;王主彬;陈博;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纤 红外 触摸屏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触摸屏的定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纤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结合显示器使用的一种透明的绝对定位系统,透明和优良的定位原理是它的技术特征。目前应用在各场合的触摸屏主要有四种: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表面声波触摸屏和红外触摸屏。其中红外触摸屏的视觉效果和定位原理都优于其它触摸屏技术,而且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可以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采用声学和其它材料学技术的触屏都有其难以逾越的屏障,如单一传感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但是,与其它三种触摸屏相比,红外触摸屏也存在分辨率低和传感器易损坏的问题,所以红外屏分辨率和稳定性能的提高是其发展前景的关键
红外线触摸屏原理很简单,只是在显示器上加上光点距架框,无需在屏幕表面加上涂层或接驳控制器。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任何触摸物体都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如图1所示,触摸屏四周设置了若干对红外发射线路板和红外接收线路板,所有线路组成了红外扫描模块,每个线路板包含了若干个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每个正对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成对工作,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所有的红外发射管都被点亮一次,当红外接收管检测的信号值偏离基准值一定的幅度则记录当前的触摸位置,最终检测出横向、纵向上所有触摸位置。
使用现有的触摸屏定位方法,在触摸屏外框上安装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触摸屏的物理分辨率由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对数决定,体现在一定尺寸的屏上,其物理分辨率就是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体积决定的,但是红外对管的体积又受到目前工艺的限制,因此采用传统的红外对管在目前很难实现高分辨率。同时,大规模的红外对管和传感器成本较高,容易损坏,维护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使用红外对管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光纤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矩形屏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顶点分别放置红外扇面光源;
二、在矩形屏幕四条边上分别铺设塑料光纤,当触摸屏上存在不透光遮挡物时,该光纤可以给出触摸屏上的不透光遮挡物的阴影在四边上的起末位置的精确坐标;
三、将塑料光纤的一端铺设在屏幕边上,用于感测红外光,另一端连接到光电传感器;
四、将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纤数据传输到触摸屏定位模块;
五、触摸屏定位模块将每个光源以及该光源对应阴影的起末位置,构造出一个包含遮挡物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通过将多个多边形进行重叠,得到遮挡物的位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使用传统红外对管方式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降低了触摸屏的成本,并且提高了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红外触摸屏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光纤的摆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面状排布的光纤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定位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为摄像头,2为红外扫描模块,3为红外发射管,4为红外接收管;5为本发明采用的扇面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使用不同于传统红外触摸屏的方法进行红外触摸屏定位。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红外触摸屏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红外触摸屏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矩形屏幕的四条边,架设一定宽度的框架,框架的四个角可以固定线状激光器,框架的四条边用于固定塑料光纤。框架的大小可根据显示屏的大小来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