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WRKY转录因子基因OsWRKY21在培育植物抗病品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3789.X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新萍;杨宝发;金寿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84;A01H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裘晖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wrky 转录 因子 基因 oswrky21 培育 植物 抗病 品种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稻WRKY转录因子基因OsWRKY21在培育植物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病害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并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传统的抗病育种不仅受可利用抗性遗传资源少的限制,而且选育周期过长,难以抗衡快速变异的病原微生物。而利用单个功能基因来对水稻抗病性进行改良的基因工程策略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抗病效果。近年来,随着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识别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了解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主开关基因(master-switch genes)如转录因子等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Gurr and Rushton,2005)。
研究表明,植物在应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一系列积极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身。当与毒力病原物发生相互作用时,植物利用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物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诱导PAMP触发性免疫应答(PTI),以阻抑病原物生长。另一类防御反应是由植物抗性(R)基因产物(R蛋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生理小种特异的病原物效应子(无毒蛋白)而导致效应子触发性免疫应答(ETI),以阻截入侵病原物。而且,局部的PTI和ETI通常又激活周围甚至远端植物组织中的防御机制,导致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发展,抵抗潜在的再次入侵(An and Mou,2011;Bernoux et al.,2011)。
病原菌侵染引发的植物防御反应与大量植物宿主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关。这些病原菌诱导的基因编码具有抗菌活性的病程相关(PR)蛋白、参与抗菌化合物(植物抗毒素)生物合成的酶、降解毒性物质的酶以及与植物防御应答信号转导有关的调控蛋白等(van Loon et al.,2006)。因此,植物宿主基因的转录调节是植物防御反应的中心部分,而转录调控基因表达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反式作用的转录因子特异地识别并结合顺式作用的启动子元件来实现的。一个或少数几个转录因子可以调控一系列下游抗病防御反应基因的表达,有可能通过导入或改良转录因子的基因工程方法来综合改良植物抗病性状。因此,探寻在水稻抗病防御反应中具有正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基因对培育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水稻WRKY转录因子基因OsWRKY21在培育抗稻瘟病植物品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水稻WRKY转录因子基因OsWRKY21在培育抗稻瘟病植物品种中的应用;
所述的水稻WRKY转录因子基因OsWRKY21的编码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
ATGGCGATGCTGGGGAGCTCGTCGGCGGTGGTGCTGGAGCTGATGACGAT
GGGGTACCAGTCGGCGGCGTACCTCGGCGAGCTGCTCCGGGCGGCGTCCC
CGGCGCAGGCAGGGGATGAGCAGCAGGAGCTCGCCGCGGAGATCCTCCG
CTGCTGCGACCGCGTCATCGCCGAGCTGAACCGGGGAGGAGCCACTGGTG
CTACTACCGGCAAGAAGCGGAAGGCGGCGGAGTCCGCCGCCGCCGCCGC
CGTGACCTCCCCTTCTCTCCCCGTCACGCCGACCAAAAGAAGGGCGCGTG
GCGCGGAGGCGGTGAGGGAGGTGAGGAGCGGCACGACGACGGACGGGT
TCATCTGGAGGAAGTACGGGCAGAAGGAGATCAATGGCTGCAAGCACCCG
AGGCTCTACTACCGCTGCGCGTTCAGGGGCCAGGGCTGCCTCGCCACGCG
GCGGGTGCAGCAGTCGCAGTCGCAGGACGACCCGGCCGCGGCGTTCGTG
ATCGCCTACTACGGCGAGCACACCTGCGGAGGCGACGCCGCCGCCGCCGC
CGCGTGCCGGGACGGGGAACTAATGCCACCTGCCGTCATCAACTCCGGCG
CGTCGAGCTTCGCCGCCGCTTGGAACATGGCCTCGCGTGAGCCGGCGTC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7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