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类蓝莓叶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3536.2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蓝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蓝莓鲜叶制作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近年来野生浆果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食品、保健品业界的关注。蓝莓的保健功能的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蓝莓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解除眼疲劳、改善视力、延缓脑神衰老、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国内外科研人员已对蓝莓果的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开发了许多果类产品,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蓝莓叶的开发与利用少见报道。
研究表明,蓝莓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它的总抗氧化能力是其他水果如龙眼、猕猴桃、苹果的2~3倍,有的甚至是十几倍,它除了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预防白内障、青光眼、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更能去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从而达到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蓝莓鲜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黄酮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其花青素和有机酸含量比一般植物含量高,而其咖啡碱含量却很低,这是传统茶叶所不具备的。而蓝莓每年鲜果采摘完后会产生大量的蓝莓鲜叶都没有被利用,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类蓝莓叶茶的制备方法,旨在开发、利用传统蓝莓产业所弃之不用的蓝莓鲜叶,提高蓝莓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发酵类蓝莓叶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采摘蓝莓鲜叶
采摘生长在4月底至10月底的蓝莓鲜叶,采一芽2,3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或者无芽头的两叶、三叶;
(2).鲜叶萎凋
采回来的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鲜叶含水量为60%—65%,萎凋温度不宜过高,18℃—30℃较好;
(3).揉捻
采用人工或机械制作的方法揉捻鲜叶,使叶细胞破损,叶汁外溢。揉捻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以下为宜,揉捻至条索紧结圆直。揉捻程度适度为止,揉捻过度或不足都不利于好的蓝莓茶品质的形成;
(4).发酵
揉捻后的鲜叶发酵,发酵过程中空气湿度控制在90%以上,发酵温度采取先高后低,最高不宜超过35℃。发酵时间控制在4—6小时,视鲜叶嫩度而定;
(5).干燥
首先180℃快速高温使发酵叶中多酚氧化酶失活,然后110℃鼓风干燥至含水量在15%以下,最后50℃—70℃低温烘干至足干(含水量5%左右)。
所述叶茶的基本原料是野生或者人工栽培的蓝莓植物的鲜叶和嫩茎。
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传统红条茶的基本外观,相同的饮用方法。其外形条索细紧匀称,汤色红亮,叶底红明亮,滋味醇厚略带酸甜,香气高鲜,富含功能性营养成分。实验检测数据显示:其水浸出物含量50%以上,生物碱1.10%,多酚含量25.0%,可溶性糖9.16%,游离氨基酸总量0.38%,多糖1.37%,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多酚、有机酸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的品质优于传统茶叶,决定了该产品的保健功能。蓝莓叶茶的生产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工厂效益,减少农产品企业歇业时间,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保证了蓝莓的加工上档次、上规模,可实现蓝莓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发酵类蓝莓叶茶,其制作步骤方法如下:
(1).采摘蓝莓鲜叶
采摘生长在4月22号的蓝莓鲜叶,采一芽两叶;
(2).鲜叶萎凋
采回来的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鲜叶含水量为64%,萎凋温度20℃;
(3).揉捻
采用人工的方法揉捻鲜叶,使叶细胞破损,叶汁外溢。揉捻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5℃以下,揉捻至条索紧结圆直;
(4).发酵
揉捻后的鲜叶发酵,发酵过程中空气湿度控制在90%,发酵温度采取先高(33℃)后低(28℃),发酵时间4小时;
(5).干燥
首先180℃高温快速(3分钟)使发酵叶中多酚氧化酶失活,然后110℃鼓风干燥至含水量在15%以下,最后60℃低温烘干至足干(含水量5%左右)。
制成的干茶条索细长卷紧、有锋毫,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气鲜爽,滋味鲜甜略带酸味。
实施例2
发酵类蓝莓叶茶,其制作步骤方法如下:
(1).采摘蓝莓鲜叶
采摘生长在5月8号的蓝莓鲜叶,采一芽三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仔猪预混料
- 下一篇:用于制作冰皮月饼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