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3057.0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孟欣佳;王龙义;李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欣佳 |
主分类号: | A62B23/02 | 分类号: | A62B23/02;A62B7/1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011 山西省长治***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装置,特别是救护装置上的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是六大安全避险系统中压风自救系统的必备装置。在煤矿井下作业过程中,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人员来不及撤离,可先把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打开,戴上面罩,通过调压阀调节合适的压力值,来保证人体的正常呼吸,进行自救。现有面罩式压风自救装置中设有过滤器,但该装置由于结构上存在缺陷,当过滤器中存水后,必须停止供气,然后才能进行排水操作,排完水后才能再次开始供气,无法做到供气与排水同步进行,这样会造成输送气体的间断,影响自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供气和排水同步进行的空气过滤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杯体和杯盖活动配合;所述杯盖上设有螺旋叶片,进风口对住螺旋叶片;所述杯体底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上段为圆孔,下段为锥形孔;阀体外壳与杯体底部螺接为一体,阀体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水孔,阀体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气孔;阀芯位于阀体外壳内,阀芯上部与阀体外壳滑动配合,阀芯底部为锥体,该锥体与杯体底部的锥形孔相对应,阀芯底部设有排气孔,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在阀芯上部的外缘底部,其下端顶在杯体的底面;杯体底部通孔中的圆孔直径大于通过该圆孔的阀芯直径;浮块套在阀体外壳的上部并与阀体外壳间隙配合,浮块上部设有气塞,气塞上设有通气孔,阀芯底部排气孔的直径小于阀体外壳顶部进气孔的直径。
由于本发明采用浮块套在阀体外壳的上部并与阀体外壳间隙配合,阀芯与阀体外壳间装有弹簧,阀芯与阀体外壳滑动配合的结构,当存水达到一定程度后,使浮块漂起,打开进气通道,气体进入阀芯和阀体外壳构成的空腔内,气体压力克服弹力做功推下阀芯,使水从杯体底部通孔中排出。当排完水后,浮块受重力影响下落,封住进入杯体的进气通道,阀芯内腔气压减小,复位弹簧使阀芯复位,关闭排水通道并防止外部空气从排水通道进入杯体内。因此,本发明能在不停止供气的状态下进行排水,使供气和排水同步进行,互不干扰,提高了自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杯体1和杯盖2,杯盖2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杯体1和杯盖2活动配合,所述活动配合采用旋接、卡接和插接方式中的一种,也可采用其它活动连接方式。所述杯盖2上设有螺旋叶片3,进风口对住螺旋叶片3,使输入的空气随螺旋叶片3向下向四周旋转。所述杯体1底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上段为圆孔,下段为锥形孔。阀体外壳6与杯体1底部螺接为一体,也可采用其方式固接为一体,阀体外壳6的底部设有排水孔,阀体外壳6的顶部设有进气孔8。阀芯7位于阀体外壳6内,阀芯7上部与阀体外壳6滑动配合,阀芯7底部为锥体,该锥体与杯体1底部的锥形孔相对应,阀芯7底部设有排气孔9。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在阀芯7上部的外缘底部,其下端顶在杯体1的底面。杯体1底部通孔中的圆孔直径大于通过该圆孔的阀芯7直径。浮块4套在阀体外壳6的上部并与阀体外壳6间隙配合,浮块4上部设有气塞5,气塞5上设有通气孔,气塞5中心正对进气孔8,阀芯7底部排气孔9的直径小于阀体外壳6顶部进气孔8的直径。
工作过程如下:在静态时,停止送气,杯体1内无存水,此时,浮块4受重力影响下落并罩在阀体外壳6上,浮块4顶部的气塞5压在阀体外壳6顶部的进气孔8上,封堵了进气孔8,同时,气塞5上的通气孔也被阀体外壳6的顶部封堵,使阀体外壳6的内腔与杯体1之间的气流通路封堵。这样可以防止外部受污染的空气进入杯体1内。在此状态下,阀芯7受弹簧的作用向上升起,直至阀芯7底部的锥体进入杯体1底部的锥形孔中,并与锥形孔紧贴为止。虽然,阀芯7底部的排气孔9与外界相通,但外界空气不能进入杯体1内。
送气时,经过处理的符合标准的气体从杯盖2的进风口进入,气体进入后吹向螺旋叶片3上,在螺旋叶片3的作用下,气体产生旋转,气体中的水气受离心力的作用向杯体1内壁碰撞和摩擦,在杯体1内壁上凝结成水并流向杯体1底部,而干气体较轻浮在杯体1内的上层,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向杯盖2上的出风口流出。此时,其他部件保持静态时的状态。当水积累到一定高度后,将浮块4浮起,浮块4带动气塞5上升,阀体外壳6顶部的进气孔8不再封堵,而气塞5上的通气孔也不再被封堵,较高气压的气体进入由阀体外壳6和阀芯7构成的空腔内,由于排气孔9的直径小于进气孔8的直径,阀芯7内腔的气压逐渐上升,由阀体外壳6和阀芯7构成的空腔体积膨胀,阀芯7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外推出,阀芯7底部的锥体远离杯体1底部的锥形孔,形成排水通道,杯体1内的积水通过阀体外壳6上的排水孔从杯体1底部流出。当水排到一定程度后,浮块4所受浮力减小,浮块4的重力大于浮力并慢慢下落,气塞5逐渐封堵阀芯7的进气孔8,阀芯7内气压慢慢降低,弹簧逐步复位,延长排水的时间,尽可能使水排尽,直至浮块4完全封堵住气塞5,阀芯7完全复位为止。以上过程循环往复,使供气和排水同步工作,提高了自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欣佳,未经孟欣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控的电梯轿厢制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灰份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