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82209.5 | 申请日: | 2012-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赖新春;张鹏程;佘瑞峰;唐辉;张志;李嵘;周绍飞;杜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动 氢气 复合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站安全壳内部空间大约数万立方米,内部分布放置数十个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将数十个复合器全部一起进行性能测试难度非常大。
我国尚没有可以进行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整机测试的装置,仅有少量的用于研究的装置,最大装置可用于研究相当于复合器整机1/6大小的样品。目前我国核安全局和能源局正在制定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核安全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会对核电站安全壳内所使用的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作出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且,非能动氢气复合器的技术指标、使用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也正在制定当中。因此,对非能动复合器整机进行性能测试,以获得接近复合器运行状况(核电站事故状态)的整机技术指标,不仅是我国对核电站相关安全设施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为目前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产品提供必要的整机测试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对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整机测试的系统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混气罐、反应容器和取样单元,该反应容器上还连接有水蒸气发生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反应容器与取样单元之间还设有除水器和流量控制器,且该反应容器上设有安全阀。
再进一步地,所述混气罐与反应容器之间还依次设置有回火阻止器、单向阀和流量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混气罐还分别与氢气罐和氧气罐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混气罐与氢气罐,以及混气罐与氧气罐之间均依次设有回火阻止器、单向阀和流量控制器。
再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容器上部设有喷淋器;在所述反应容器内还设有进口测温仪和出口测温仪。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混气罐与反应容器之间还设有加热模块。
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复合器样机放入反应容器内;
(2)将氢气和氧气持续通入到反应容器内进行反应;所述反应条件为温度≤350℃,压强≤0.65MPa;
(3)取样单元检测出氢气浓度,根据取样单元检测出的氢气浓度,得出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反应容器内还通入水蒸气。
再进一步地,当测试一个复合器时,所述氢气、氧气和水蒸气总流量为650m3/h;当测试两个复合器时,所述氢气、氧气和水蒸气总流量为1500m3/h;当测试三个复合器时,所述氢气、氧气和水蒸气总流量为2200m3/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能够对复合器整机进行检测,且能同时对三个复合器进行检测,能够保证复合器在模拟严重事故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更加接近实际状况;
(2)本发明能够对复合器整机的启动性能、稳定反应性能、重复性能、抗毒化性能、耐水性能等进行检测,确保了复合器能够达到技术标准;
(3)本发明为核电用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提供准确的试验评价手段,形成国内高标准的评测平台,为提高我国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提供了助力;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名称为:1-氢气罐,2-氧气罐,3-回火阻止器,4-单向阀,5-流量控制器,6-混气罐,7-水蒸气发生器,8-复合器,9-反应容器,10-安全阀,11-除水器,12-取样单元,13-加热模块,14-喷淋器,15-进口测温仪,16-出口测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非能动氢气复合器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混气罐6、反应容器9和取样单元12,该反应容器9上还连接有水蒸气发生器7。
为了保证取样单元检测的精准,故所述反应容器9与取样单元12之间设有除水器11,能够将反应后的水除掉;为了测量出气流量,故在反应容器9与取样单元12之间还设有流量控制器5;方便取样单元12测试出出气的氢气浓度;且该反应容器9上设有安全阀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未经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2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