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甲氧虫酰肼和植物源杀虫剂的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1949.7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宝峰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37/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47 江苏省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甲氧虫酰肼 植物 杀虫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甲氧虫酰肼和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或印楝素,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氧虫酰肼,英文通用名称:methoxyfenozide,化学名称:N-叔丁基-N‘-(3-甲基-2-甲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肼,甲氧虫酰肼属双酰肼类杀虫剂。为一种非固醇型结构的蜕皮激素,模拟天然昆虫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激素,激活并附着蜕皮激素受体蛋白,促使鳞翅目幼虫在成熟前提早进入蜕皮过程而又不能形成健康的新表皮。从而导致幼虫提早停止取食、最终死亡。作为一种仿生激素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但甲氧虫酰肼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成本高,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性等缺点。
苦参碱和印楝素均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具有成分复杂、对人畜毒性低、环境残留小,不易产生抗性、易降解等优点。
经检索,目前未发现甲氧虫酰肼和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或印楝素的复配组合及应用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增效明显、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性的含有甲氧虫酰肼和植物源杀虫剂的组合物。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含甲氧虫酰肼和植物源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分为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其中第一活性成分为甲氧虫酰肼,第二活性成分为选自植物源杀虫物质中的印楝素或苦参碱。
所述的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00∶1~1∶100,较好的比例为80∶1~1∶40。两种成分重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80%。优选的比例为5%-50%。
除上述有效成分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外,所述组合物中还包含载体和助剂,以配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
所述载体可以为去离子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至少包含一种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为悬浮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和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高分子羧酸盐。
所述乳化剂选用农乳700#、农乳2201等。
所述湿润剂可选用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等化合物。
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等。另外还可加入消泡剂、防冻剂和防腐剂。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或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减缓抗性的产生。本发明所涉及杀虫剂组合对水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农业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纵卷叶螟和小菜蛾,发明人以甲氧虫酰肼、苦参碱、印楝素等成分进行相互复配增效研究。
实施例1
第一活性成分为甲氧虫酰肼、20%;第二活性成分选用印楝素、0.3%;悬浮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3%;乳化剂选用农乳700#、2%;湿润剂选用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增稠剂选用黄原胶、0.2%;防冻剂选用乙二醇、5%;防腐剂为苯甲酸钠、0.3%;消泡剂为机硅消泡剂、0.5%,载体为去离子水、余量。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0.3%的甲氧虫酰肼印楝悬浮剂。
事实例2
第一活性成分为甲氧虫酰肼、20%;第二活性成分选用苦参碱、0.5%;扩散剂为NNO、3%;乳化剂选用农乳2201#、2%;湿润剂选用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增稠剂选用黄原胶、0.2%;防冻剂选用乙二醇、5%;防腐剂为苯甲酸钠、0.3%;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0.5%,载体为去离子水、余量。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0.5%的甲氧虫酰肼.苦参碱悬浮剂。
发明人于2011年在江苏句容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与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卵孵初期,采用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45公斤。于一代二化螟螟害稳定时调查各小区的防治效果。采取平衡跳跃式随机取样,每小区调查25穴,统计枯心率及死亡率,并计算防效。
计算方法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宝峰,未经林宝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9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