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0987.0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6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彭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丽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41 黑龙江省齐齐***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湿 中药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骨病主要是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滑膜炎、风湿、类风湿、肩周炎、痛风等,以关节疼痛、酸困、麻木、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卧床不起,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
目前的治疗中,西医采用以消炎止痛、激素、封闭、紫外线照射、牵引、手术等方法,其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大,且手术危险性极高;中药多采用内服中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明显,或者服用初期有效随后则无作用,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而且内服中药不方便,有的甚至会对胃有刺激,产生不良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效果不明显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内服中药对胃有刺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当归200~300,赤芍200~300,防风200~300,白芷120~180,桂枝120~180,川乌120~180,红花40~6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当归250,赤芍250,防风250,白芷150,桂枝150,川乌150,红花50。
其中: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赤芍,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防风,辛、甘,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川乌,辛、苦、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疼痛,寒疝作痛,麻痹止痛,镇痛,抗炎,镇静,局部麻醉解热,增加冠脉血流量小剂量使心率减慢,大剂量使心率不齐,甚至心室颤动。
红花,功能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本发明本发明提出的又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效果不明显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内服中药对胃有刺激的问题。
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产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的方法,包括步骤:
1)取200~300重量份的当归,200~300重量份的赤芍,200~300重量份的防风,120~180重量份的白芷,120~180重量份的桂枝,120~180重量份的川乌,40~60重量份的红花,粉碎成80~120目的细粉;
2)将上述80~120目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取250重量份的当归,250重量份的赤芍,250重量份的防风,150重量份的白芷,150重量份的桂枝,150重量份的川乌,50重量份的红花。
用法用量:外用1次5~10g,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每间隔5~7天1次,连续5~7次为一个疗程,将患处洗净擦干,将药用温水调湿后在患处薄薄的涂抹一层,用保鲜膜包裹涂药的患处,涂药3~5小时后除去保鲜膜用温水洗净即可,涂药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用药间隔时间视患处皮肤情况而定,重症患者用强烈性药剂,1次每个患处1付,每隔7天上1次药,1个疗程为49天,轻症患者用柔和型药剂,1次每个患处1付,每隔5天上1次药,1个疗程为35天。
药理反应:
敷药后一般会出现凉-灼热-红-肿-疼-痒-水泡等属正常药理反应,无其他副作用。
禁忌事宜:
敷药后禁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丽娟,未经彭丽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