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0880.6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邓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灼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L63/00;C08L47/00;C08L9/02;C08L25/10;C08L83/04;C08L33/00;C08L23/00;C08L67/00;C08K13/06;C08K9/10;C08K7/14;C08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抗 器减噪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
环氧树脂40-60%,所述的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和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纳米增韧材料5-20%,所选的纳米增韧材料包括丙烯酸包覆的聚丁二烯粒子、丙烯酸包覆的丁腈橡胶粒子、丙烯酸包覆的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丁腈橡胶粒子、有机硅橡胶粒子和丙烯酸橡胶粒子的一种或几种;
无机填充材料10-60%,所选的无机填充材料包括二氧化硅粉、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高岭土的一种或几种;
纤维增强材料5-10%,所选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玻璃纤维、针状硅灰石、硫酸钙晶须、聚烯烃纤维和聚酯纤维的一种或几种;
硬化剂5-10%,所选的硬化剂包括双氰胺、微胶囊包覆的咪唑、微胶囊包覆的脂肪胺、微胶囊包覆的芳香胺和脂肪酰肼的一种或几种;着色剂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选的环氧树脂为45-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选的纳米增韧材料为5-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选的无机填充材料为30-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选的纤维增强材料为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选的着色剂包括氧化铁黑、氧化铬铜黑和氧化铬颜料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
所选的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和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40-60%;
所选的丙烯酸包覆的聚丁二烯粒子、丙烯酸包覆的丁腈橡胶粒子、丙烯酸包覆的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丁腈橡胶粒子、有机硅橡胶粒子和丙烯酸橡胶粒子的一种或几种5-20%;
所选的石英粉、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高岭土的一种或几种10-60%;
所选的玻璃纤维、针状硅灰石、硫酸钙晶须、聚烯烃纤维、聚酯纤维的一种或几种5-10%;
所选的双氰胺、微胶囊包覆的咪唑、微胶囊包覆的脂肪胺、微胶囊包覆的芳香胺、脂肪酰肼的一种或几种5-10%;
所选的氧化铁黑、氧化铬铜黑、氧化铬的一种或几种0.1-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的纳米增韧材料与环氧树脂在真空、100-130度下用乳化机分散,直到纳米增韧材料均匀,真空压力控制在200-300Pa,乳化机的转速不低于6000转/分钟,分散过程中保持釜体加温在100-130度;
第二步,将分散好的纳米增韧材料与剩余环氧树脂、纤维增强材料、无机填充材料、着色剂在100-130度下真空高速分散均匀,时间1-5小时,真空压力控制在200-300Pa,同时保证釜体加温在100-130度;
第三步,将第二步的半成品冷却到30-40度,加入硬化剂,过三辊机碾磨三遍,真空脱气得成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的步骤三中物料是否分散好要用刮板细度方法检测,最大颗粒小于30微米为合格,最后将物料行星搅拌真空脱气20-60分钟,搅拌速度控制在500-1000转/分钟避免生热,真空压力为200-300Pa,脱除配方中的空气出料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灼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灼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8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