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0607.3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德君;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门双菱百变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1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油道镗削滚光 数控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液压缸缸筒内腔进行镗削并滚光的数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缸在现代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多种机械设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各种机床的传动结构、动力机械中的动力臂等都需使用所述液压缸或称油缸;而液压缸的缸筒内腔表面的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对液压缸的使用寿命起着关键的保障作用;否则,液压缸易出现漏油、泄压等故障,影响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液压缸的缸筒内腔表面的高精度加工是制造高质量液压缸的基础;市场上已公开了一种缸筒内腔表面镗削滚光加工装置,它包括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锥形张紧套,所述锥形张紧套容置于与其同轴的一滚珠支撑架内,所述滚珠支撑架上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锥形滚珠定位孔,位于锥形滚珠定位孔的锥形滚珠底部与锥形张紧套表面配合,所述锥形滚珠上部与液压缸缸筒内腔表面滚压贴合,通过控制中心轴上的锥形张紧套的进退而控制锥形滚珠与缸筒内腔表面间接触的压力或压强;显而易见,若锥形滚珠与缸筒内腔表面间接触的压力或压强越大,滚光时的光洁度越高,其评价标准可以用镜面相喻;同时这种滚光设置还需与缸筒内腔镗削工序相配套,镗削时所产生的铁屑需要通过油道而排出,上述加工装置的油道设置于缸筒内腔表面和滚珠支撑架的间隙内,若锥形滚珠直径相对较大时,凸出于滚珠支撑架上的间隙也相对较大,便于油路畅通地携带铁屑排出;但是,采用大直径的锥形滚珠,滚光时,加大了锥形滚珠与缸筒内腔表面的接触面,降低了滚光时的接触压力或压强,易于使缸筒内腔产生条纹,直接影响其镜面效果;如若采用直径较小的锥形滚珠,虽然加大了滚光时的接触压力或压强,克服了易产生条纹的缺陷,增强了缸筒内腔表面的镜面效果,但是却减小了锥形滚珠凸出于滚珠支撑架上的间隙,直接导致油道不畅,镗削时所产生的铁屑极易堵塞所述锥形滚珠凸出于滚珠支撑架上的间隙,加工时经常发生故障,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效果;因而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具检索专利文献,尚未发现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构思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液压缸缸筒进行高精度镜面数控加工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包括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锥形张紧套,所述锥形张紧套容置于与其同轴的一滚珠支撑架内,所述滚珠支撑架上沿中心轴径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锥形滚珠定位孔,位于锥形滚珠定位孔的锥形滚珠底部与锥形张紧套表面贴合,所述锥形滚珠上部与液压缸缸筒内腔表面滚压贴合,通过数控中心轴上的锥形张紧套的进退而控制锥形滚珠与缸筒内腔表面间接触的压力或压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支撑架尾部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滚珠支撑架、锥形张紧套、轴承座上均设置有呈圆环形均匀分布的通孔,位于缸筒内腔与滚珠支撑架之间的间隙及所述通孔之间共同构成油道,经过以上设置的所述油道便出顺畅排出铁屑。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还设置有一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与中心轴旋转连接。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支撑架呈中空套筒状。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支撑架头部呈圆台状。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底部呈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与滚珠支撑架的壁厚相适配。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通过所述螺纹与镗杆的一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镗杆内设置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通过所述中心轴内设置的镗削刀具上的刀片连接,通过拉杆控制刀片的升降。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一固定设置在主轴箱上的电磁继电控制器的电磁铁连接。
如上所述的内置油道镗削滚光数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镗杆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机床上的主轴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门双菱百变钢构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门双菱百变钢构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