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锈洗涤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0064.5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日 |
主分类号: | C23G1/24 | 分类号: | C23G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锈 洗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剂,尤其涉及一种中性的除锈洗涤剂。
背景技术
金属生锈,如,铁生锈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费很多努力及金钱建设的结构物或造型物等,白白浪费掉。同时,金属的腐蚀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防止金属腐蚀是跟制造纯金属一样非常重要的事情。
通常说的金属腐蚀,我们可以理解为金属返回自然状态的过程。即,腐蚀是指金属氧化的过程,当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表面会形成氧化膜,保护内部并保持光泽。但是,当存在潮湿,阴离子,气体氧化物时,很容易发生腐蚀,形成对强度及硬度方面造成问题的金属氧化物。腐蚀是与它相接触的其它金属之间所生产的电子移动过程。腐蚀后的金属将失去原有的结构或特性,自然腐蚀过程将造成经济损失,每年因钢铁腐蚀造成8000多亿人民币的损失,所生产的钢铁及金属中约20%用来替换已经生锈的材料。通常为了在有氧气或水分的环境中保护金属,在表面上涂一层油漆或形成金属镀膜层。金属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与表面接触的物质进行反应,使它自己成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这种原因形成在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叫做锈,因这种金属锈引起金属表面逐渐消耗掉。
尤其,铁的表面上会形成氧化膜,使它成为稳定的状态。氧化膜的结构是从里向外Fe→FeO→Fe3O4→γ-Fe2O3→α-Fe2O3方向形成氧化程度较高的结构。铁的红锈是如同2Fe+O2=2FeO,2Fe2O+2H2O=2Fe(OH)2,4Fe(OH)2+不可采用。
如果界面活性剂含量小于0.2重量%,乳化分散效果就会微小,其含量超过8.0重量%时,由于泡沫问题,将会降低市场性,同时乳化分散功能效果也会起到反作用。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优选3.0-10.0%,所述的界面活性剂优选0.5-5.0%。
优选的是:所述的界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和非离子系的乳化剂或分散剂,为聚氧乙烯类、山梨聚糖类、酰胺类及胺类等衍生物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界面活性剂为山梨聚糖单油酸酯、山梨聚糖单十二烷基RATE、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椰子油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胺及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胺等衍生物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半合成纤维素材料、亲水性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至少一种;
2H2O+O2=4Fe(OH)3,通过氧气及水分的存在,形成氧化物,因为这些锈的结构是多孔质,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容易吸附能腐蚀金额的盐类或气体,从而能扩散铁锈。当铁形成腐蚀后,将造成铁的强度变化,例如,当铁的厚度中1%生锈变化后,强度将减少5-10%。如果这种锈同时发生在两面5%,将造成完全无法使用的状态。在工厂或大楼中的排管内生锈或形成污垢造成排管寿命的减少,将成为增加能源费用及恶化水质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除锈和预防生锈的中性洗涤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种除锈洗涤剂,其组分和重量比为:
酸剂 0.8-68.0%
螯合剂 0.5-19.5%
碱性物质 0.5-25%
其余为水。
所述的酸剂为琥珀酸,石炭酸,柠檬酸,酒石酸,氨磺酰,氢硫基醋酸,苹果酸,葡萄糖酸,L-半胱氨酸,硫代乙醇酸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酸剂重量百分比优选3.0-35.0%。
所述的螯合剂为三磷酸苏打,丁二酮肟,生长素,双硫腙,乙二胺四醋酸2钠(EDTA-2钠盐),乙二胺四醋酸4钠(EDTA-4钠盐),次氨基三乙酸,聚氨基甲酸,多聚磷酸,乙二醇醚二胺四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螯合剂重量百分比优选7.0-15.0%。
所述的碱性物质为重碳酸氢钠,氨水,烧碱,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镁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除锈洗涤剂为中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提供的洗涤剂组成物是,在现有以酸洗(Pickling)方式清理金属排管时,通过采用投入、喷射或深沉等方式除锈或预防发生红锈,保护非动态薄膜(Passivity Layer),在各类排管,如,锅炉、热交换机、循环冷却机、供水管等使用水的设施中采用时,与水接触的各类排管或水箱等,不会出现铁锈或污垢,长期保持清洁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日,未经李东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