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9888.0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宁永山;王明华;冯紫阳;郑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占欣 |
主分类号: | E06B5/12 | 分类号: | E06B5/12;E06B3/36;E06B3/70;E06B1/52;E06B7/16;E06B7/30;E05C9/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固定 避难 防护 密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即可适用于有沼气与煤尘爆炸性混合物的矿井中,也可适用于非煤矿山井下,属于气体密封领域。
技术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场合需要用到密封门,常见的密封门主要依靠设置在门板与门框之间的密封条起的密封作用,这种形式的密封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施工容易,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密封条的材料一般用橡胶制成,常常出现压的过松,密封不严。压的过紧,时间长了密封条失去弹性,密封效果逐步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防护密闭门气密面设计先进、结构可靠,压紧度适中,持久耐用,气密效果相当好的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旨在克服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所述的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包括:门体、门框、合页、门锁机构、观察窗和阻燃密封条。
所述的门体为长方形板状结构,门体的主体大于门框中间的长方形空心结构位置,门体外边缘四周面向门框一侧的平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所述的门框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间位置为长方形空心结构,长方形空心结构的四周周壁上焊接有环形密封框,环形密封框面向门体一侧的边缘上设置有条状环形凸起筋,条状环形凸起筋与门体外边缘的环形凹槽相配合,形成了一个环形凹槽外侧有一定宽度的密闭面;条状环形凸起筋与环形凹槽之间留有一定的设计空间腔室,腔室中嵌有被压缩成具有一定弹性变形量的整体式耐高温阻燃密封条;环形密封体背向门体一侧的四周边缘上设置有平面,平面用于与十字压杆端部的平面配合;门框的内侧靠近上下、左右中心线位置焊有工字钢加强筋。
所述的门体上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的门锁机构,包括:圆轮缘手轮、盖形螺母、键I,O形密封圈、铜套、O型密封圈、螺母I、定位销、螺母II、键II、门轴、定位盘、十字压杆;其工作原理是:所述的门轴上设置了两段旋向相对的螺纹,其中一段为多头螺纹与螺母I啮合,另一段为单头螺纹与螺母II啮合,开启动作原理: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通过键带动门轴旋转、由于左旋多头螺母与十字压杆为一体结构,所以门轴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迫使十字压杆沿着定位销向松开的方向轴向快速移动,同时,旋向相反的右旋单头螺母与定位销一起相对方向移动,直到左旋多头螺母与右旋单头螺母碰到一起,且两个螺母夹紧时,十字压杆的轴向移动宣告结束;这时,十字压杆已经脱离平面;如果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在定位销和定位槽的作用下,迫使十字压杆转动一个角度,直到定位销在定位槽中转不动为止,拉动门把手即可将门开启;关闭动作原理: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其他动作与上述完全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密闭门整体结构简单,强度大,可承受0.2---0.6MPa左右的冲击波,该防护密闭门气密面设计先进、结构可靠,持久耐用,气密效果相当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门框
2、门体
3、合页
4、门锁机构
4-1、圆轮缘手轮
4-2、盖形螺母
4-3、键I
4-4、形密封圈、
4-5、铜套
4-6、O型密封圈
4-7、螺母I
4-8、定位销
4-9、螺母II
4-10、键II
4-11、门轴
4-12、定位盘
4-13、十字压杆
5、观察窗
6、阻燃密封条
7、环形凹槽
8、长方形空心结构
9、环形密封框
10、条状环形凸起筋
11、密闭面
12、空间腔室
13、门框平面
14、十字压杆端部平面
15、工字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5所示:一种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所述的矿用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包括:门体1、门框2、合页3、门锁机构4、观察窗5和阻燃密封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占欣,未经袁占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