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力自供电的输水管道测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79813.2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澄波;朱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力 供电 输水 管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水力自供电的输水管道测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输水管道上的测压点外界供电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利用管道中水流提供能量,方便地进行压力测量与向外传输测量数据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输水管道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供水安全。所以需在输水管道沿线设置若干测压点,监测水管运行压力以便及时发现水管破损事故,确保管道运行安全;同时,也为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能耗、降低输水成本目的而建立的计算机调度系统提供必要的实时数据。在每处测压点一般装设有压力传感器、变送器以及将测量数据发送到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采集与通信装置等设备。这些设备需要电力驱动,但用电量很有限,只有几十瓦。虽然输水管道测压点用电量需求不多,但测压点往往受地理位置限制,周边难以找到合适的低压电网可以直接为这些小功率的压力仪表和数据传输装置供电。有些地方即便可以在附近找到电源,但仍存在长距离引线既不经济又不安全的问题。曾经有就地设置蓄电池的解决方案,但蓄电池的续航时间不长,持久能力有限,需人员经常到现场更换,很不方便。也有方案在此基础上架设太阳能光伏电板等充电装置解决蓄电池续航问题,但因太阳能光伏电板暴露在外,易被偷盗或破坏,设备仍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为输水管线测压点设计出一种无需外界供电、又能长久可靠运行、且隐蔽安全的测压装置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力自供电的输水管道测压装置,该装置除能集中完成压力测量与向外传输测量数据任务外,可满足无需外界供电、又能长久可靠运行、且安装隐蔽安全的要求,解决长久以来输水管线测压装置供电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自供电的输水管道测压装置,包括测压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压管道内设置水力发电机的叶轮,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直流稳压模块连接,直流稳压模块与配电模块连接,配电模块与压力采集变送模块和数据通讯模块连接。所述测压管道设有引压排污管,所述压力采集变送模块与该引压排污管连接。所述直流稳压模块还与一蓄电池连接。所述数据通讯模块与天线连接。
本发明利用管道中流水动力为压力测量与发送仪器提供能量,即通过水管中的水流驱动一台水力发电机叶轮,使发电机工作发出电能,经稳压电路可向压力采集发送模块供电,同时为备用蓄电池充电。这样整个输水管道测压装置可以不再需要外界电源供电也能长久可靠运行。同时取消了外界电源联系后,整个装置可以非常隐蔽地直接安装在地下设备井内,起到防盗和防破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力自供电输水管道测压装置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2表达了本发明装置在输水管线某一中间阀门处的连接应用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设置在测压管道9内的水力发电机1、直流稳压模块2、配电模块4、蓄电池3、压力采集变送模块5、数据通讯模块6所组成的一体式管道测压装置,利用被测压输水管道中水流动力提供能量,为测量装置供电。所述数据通讯模块6与天线7连接,用于外界的无线通讯。所述测压管道9设有引压排污管8,所述压力采集变送模块5与该引压排污管8连接。本发明中各模块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装置可结合输水管道上的中间阀门一同设置,如图2所示,在输水主管道10内设置中间阀门11,在中间阀门11的上下游侧各引出一根支管12,经手动检修阀13引接至本装置的管道9两端。利用上下游管道压差,支管中的水流流动,驱动水力发电机叶轮,使发电机工作发出电能,经稳压电路整流稳压后,可向压力测量与发送仪器提供直流电源,同时为备用蓄电池充电。这样整个管道测压装置可以在无外界电源供电情况下也能长久可靠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