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式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9716.3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榑松勇二;吉田修;前田宗裕;石井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杨黎峰;李欣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式张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式张紧器(ring-type tensioner),该张紧器例如向构成柔性传动机构的链条等提供张力,并具有弹性环。而且,该环式张紧器例如在发动机中被用于驱动凸轮轴等的柔性传动机构的链条。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环式张紧器,其具有柱塞和弹性环,所述柱塞可进退地收纳在设置于主体(body)的收纳孔中,并且为了向链条等提供张力而前进;所述弹性环包围该柱塞而配置,并且能够沿径向扩缩,通过柱塞具有的柱塞侧抵接部和弹性环具有的环侧抵接部之间的抵接,能够限制柱塞沿轴线方向的移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7124号公报(0028段-0053段,图2-图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2060号公报(0026段-0035段,图1,图2)
发明内容
在环式张紧器中,弹性环在包含收纳柱塞的收纳孔的轴线的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弹性环与设置在主体上并收纳弹性环的收纳槽的槽壁面抵接时,由于以大致线接触状态与该槽壁面抵接,所以作用于弹性环的接触压变高,存在容易发生弹性环的磨损的问题。
而且,弹性环磨损时柱塞后退,此时,在柱塞的后退停止位置发生偏移,有可能发生张力调整不稳定,或者弹性环被咬入柱塞和主体之间,导致柱塞成为不动状态的现象(以下称为“咬入锁定”)。
另外,由于链条的张力变动或者安装有链条的发动机的温度变化导致的发动机主体和链条的热膨胀等,在链条松弛时(例如,由冷却时的发动机主体的热收缩引起)、伸长时,柱塞有时处于过度前进的状态(以下称为“过度弹出状态”)。
而且,柱塞处于过度弹出状态时,在链条上产生过大张力,所以,当来自产生该过大张力的链条的反作用力导致的柱塞的后退被棘轮齿与齿条齿的啮合限制时,链条在作用有过大张力(以下称为“张力过多”)的状态下行进,存在施加于链条的负担、噪音增加的问题。
另外,沿前进方向对柱塞施加作用力的柱塞加载构件,在由柱塞加载用弹簧和从发动机所具有的液压源向形成在主体及柱塞间的油室供给的外部压力油构成的张紧器中,如发动机启动时等那样,由于发动机在停止过程中空气侵入到油室中等,从而在油室中不存在用于限制柱塞后退的充分液压的情况下,来自链条的反作用力使柱塞后退,存在发生称为抖动音的噪音的问题。
另外,通过手工作业对弹性环进行扩径时,为对弹性环进行扩径,需要用手指等握持弹性环的两端部,存在为拆下柱塞的扩径作业不能顺畅地进行的问题。
另外,在搬运张紧器时或组装到发动机上时,优选柱塞不从收纳孔弹出。
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能够抑制环侧抵接部磨损的加剧,还能够防止由环侧抵接部的磨损引起的咬入锁定。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能够提高由柱塞加载构件的作用力和来自链条等的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柱塞的移动响应性、以及由此对链条等的张力调整的响应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能够减小链条等的抖动音,还能够防止链条等在过大张力导致的张力过多的状态下行进,并能够降低对链条等的负担和噪音。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能够可靠地防止搬运时等的柱塞的弹出。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能够提高柱塞向主体的组装性及维护性。
首先,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环式张紧器,具有:设置有收纳孔的主体;柱塞,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孔中的状态下,以能够沿与所述收纳孔的轴线平行的轴向前进及后退的方式支承在所述主体上,并且为了向行进中的链条等提供张力而前进;对所述柱塞向前进方向施加作用力的柱塞加载构件;以包围所述柱塞的方式配置且能够沿径向扩缩的弹性环,所述环式张紧器通过所述柱塞具有的柱塞侧抵接部和所述弹性环具有的环侧抵接部之间的抵接能够限制所述柱塞沿所述轴向移动,其中,被收纳在设置于所述收纳孔的周壁面上的收纳槽中的所述环侧抵接部,在所述环侧抵接部和所述柱塞侧抵接部沿所述轴向抵接时,具有与所述收纳槽的轴向主体槽壁面抵接的轴向环抵接面,所述轴向环抵接面在包含所述轴线的平面即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是直线,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轴向主体槽壁面在所述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是直线,所述轴向环抵接面及所述轴向主体槽壁面能够面接触,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椿本链条,未经株式会社椿本链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