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9710.6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小国哲平;长多刚;竹内敏彦;野元邦治;荻野清文;等等力弘笃;桃纯平;井上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4;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冯雅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包括:
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以及
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
其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的表面被所述碳膜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其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包含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其中所述碳膜具有至少一个孔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其中包含在所述碳膜中的碳及氢以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5原子%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层被设置在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上,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层的材料与所述碳膜的材料不同。
6.一种包括负极的蓄电装置,该负极包括:
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以及
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
其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的表面被所述碳膜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包含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碳膜具有至少一个孔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包含在所述碳膜中的碳及氢以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5原子%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层被设置在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上,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层的材料与所述碳膜的材料不同。
11.一种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以及
在真空中或者在还原性气氛中加热所述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混合物之后,使所述氧化石墨烯还原来形成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混合物之后,使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的表面。
14.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以及
在真空中或者在还原性气氛中加热所述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混合物之后,使所述氧化石墨烯还原来形成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混合物之后,使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的表面。
17.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浸渍在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以及
在真空中或者在还原性气氛中加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之后,使所述氧化石墨烯还原来形成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加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之后,使包含1层至50层的石墨烯层的碳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的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之前,对浸渍在所述溶液中的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粒子或所述合金类负极材料晶须与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7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 下一篇:经皮给药方法、制剂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