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及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9589.7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袁淑玉;李长明;匡礼毅;兰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3/00 | 分类号: | G01L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试 管道 压力 新型 水压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压计,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管道安装过程中,管道要经过试压才能投入使用。某工程煤气管道设计压力仅为0.2KPa, 管道已安装完毕,整个工程等待通过气密性试验后投入使用,而市场上购买的常规压力表的最小读数为1kg,所试管道压力太小不适用,而且市场上购买的压力表要经过校验,测试时需安装固定到管道上,不便于数据观测,压力表的读数精确度不高。
因此已知的压力表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经济实惠、便于移动、观测方便、读数精确度高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经济实惠、便于移动、观测方便、读数精确度高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利用水柱压力差来测量所试管道内气体的压力,以气体为试压介质,包括底板,刻度尺和U型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是一块矩形大木板;
所述刻度尺为二条废钢卷尺,它们相互平行以一定间距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中间,设为左、右刻度尺;
所述U型管为透明塑料管,U型管内充入适量的工作液,所述塑料管固定在所述左、右刻度尺的外侧,其U型管底部伸出所述底板的底端;U型管的一端设有接头开关与大气相通,另一端设有锥形接头与试压管道连接。
本发明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其中所述底板为长1830mm、宽110mm、厚15mm大木板。
前述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其中所述塑料管外径为10mm。
前述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其中所述U型管内的工作液为水。
前述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其中所述U型管一端的接头开关为球阀。
前述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其中所述U型管另一端的锥形接头与试压管道焊接连接。
一种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底板
底板是一块长1830mm、宽110mm、厚15mm的大木板,另外提供四块长1830mm、宽20mm、厚15mm的长条小木板,使四块长条小木板在所述大木板上相互平行,且相邻两块小木板相距10mm安装固定在大木板上;
b、安装刻度尺
使底板中间的10mm位置留作空档,在所述空档两侧的宽20mm的长条小木板上钉二条废钢卷尺,设为左、右刻度尺;
c、安装U型透明塑料管
将外径为10mm的U型透明塑料管嵌入所述左、右刻度尺外侧的两块小木板之间固定;U型管的一端设有接头开关与大气相通,另一端设有锥形接头与试压管道连接;在所述U型管内加入适量的水作为工作液。
本发明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制造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作液水中加入着色剂。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U型管一端的接头开关为球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及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制作工艺科学合理、制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2、便于移动、观测方便;
3、读数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压计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底板,2刻度尺,3U型管,4接头开关,5锥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测试管道压力的新型水压计
现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压计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所述底板1是一块长1830mm、宽110mm、厚15mm大木板;
所述刻度尺2为二条废钢卷尺,它们相互平行以一定间距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中间,设为左、右刻度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