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衬底上分布有导热通道的量子级联激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9220.6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晏长岭;李鹏;徐莉;冯源;郝永芹;赵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5/34 | 分类号: | H01S5/34;H01S5/02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底 分布 导热 通道 量子 级联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底上分布有导热通道的量子级联激光器,属于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量子级联激光器是基于单一载流子(电子)因量子限制效应所形成的导带子带间跃迁的一种单极半导体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涵盖3~5μm和8~14μm中远红外波段、15~300μm远红外波段,涵盖了NO2、CO2、CO等气体的特征吸收峰。量子级联激光器在军事、民用领域均得到应用,如远距离光通信、痕量气体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等。
现有量子级联激光器其组成部分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电极1、衬底2、下波导层3、有源级联增益区4、上波导层5、欧姆接触层6、上电极7,在上电极7与下波导层3、有源级联增益区4、上波导层5、欧姆接触层6之间有绝缘钝化层8,见图1所示。例如Appl.Phys.Lett.,vol.80.no.22,p.4901,2002报道了一种较为典型的量子级联激光器,其组成部分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电极、n-InP衬底、N-InP或者N-InGaAs下波导层、InGaAs/InAlAs有源级联增益区、N-InP或N-InGaAs上波导层、高掺杂N-InGaAs顶层欧姆接触层、SiO2绝缘钝化层、上电极。在封装方面通常采用正装方式,即由焊接层9将下电极1与热沉10焊接起来,见图1所示,焊接层9材料为高导热焊料。由于有源级联增益区4和热沉10之间有150~200微米厚的衬底2相隔,致使这种正装的封装方式散热效果很差,从而降低器件的输出特性,如阈值较高、电光转化效率低、光输出功率较低等。为了改善散热,现有技术采用倒装方式,即上电极与热沉用高导热焊料焊接,见文献Proc.of SPIE,vol.6127,p.612703-1,2006,这种倒装的封装方式明显改善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散热状况。但是,在采用倒装方式封装的量子级联激光器中,由于量子级联激光器腔面与焊料之间只有5~6微米左右的距离,而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激励电压通常在10伏特左右,单管的工作电流在1安培左右,所以,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并且,在器件的封装焊接过程中很容易因腔面被污染而产生腔面损伤,从而降低器件输出特性,也使器件寿命下降。再有,由于InGaAs/InAlAs有源级联增益区、N-InP或N-InGaAs上波导层、高掺杂N-InGaAs顶层欧姆接触层晶体材料与热沉之间的晶格不匹配,会产生很大的应力。以上这些不利因素还造成量子级联激光器工作寿命的缩短。
发明内容
为了在采用正装的封装方式的同时改善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散热状况,进而提高器件的输出特性,我们发明了一种衬底上分布有导热通道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本发明之衬底上分布有导热通道的量子级联激光器封装方式为正装,下电极与热沉焊接,其特征在于,见图2所示,导热衬底11上分布导热通道12,下电极为弯折下电极13,弯折下电极13的弯折走势与导热衬底11底面14及导热通道12表面走势相同,并且,弯折下电极13覆盖导热衬底11底面14及导热通道12表面;在导热通道12中填充导热焊料15,弯折下电极13与热沉10由导热焊料15焊接。
本发明其技术效果在于,在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制造过程中,在衬底2上制作下波导层3、有源级联增益区4、上波导层5、欧姆接触层6、上电极7以及绝缘钝化层8之后,自衬底2底面采用掩膜、光刻、腐蚀工艺刻蚀导热通道12,衬底2成为导热衬底11,见图3、图4所示。之后采用金属化工艺在导热衬底11底面14及导热通道12表面上覆盖金属膜,完成弯折下电极13的制作,见图5所示。再在导热通道12中借助虹吸现象及表面吸附填充导热焊料15,见图6所示,同时由导热焊料15将弯折下电极13与热沉10焊接起来,见图7所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导热焊料15十分接近有源级联增益区4,因此,能够将量子级联激光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大量传导到热沉10,明显改善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散热状况。由于本发明之量子级联激光器在封装方面属于下电极与热沉焊接,因此,其封装方式为正装,但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倒装封装量子级联激光器相比,散热效率基本相同,却不存在倒装封装方式带来的技术问题,如容易发生击穿短路、腔面容易被污染而产生腔面损伤、器件输出特性降低、器件寿命下降等。然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正装封装量子级联激光器相比,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30%以上,器件的电光转换率提高20%以上,器件的输出功率提高20%以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