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贴肚脐外用膏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9203.2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立双 |
主分类号: | A61K36/754 | 分类号: | A61K36/754;A61K9/70;A61P1/1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腹泻 中药 肚脐 外用 膏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贴肚脐外用膏药
背景技术
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儿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目前现代医学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补液、肠粘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病死率已极大地降低,但病程仍较长,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且输液治疗患儿痛苦较大,小儿哭闹不配合,经济负担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肚脐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膏药,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均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脆弱,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损伤脾胃功能失调。中医治疗以健脾止泻、益气化浊、温中散寒为治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贴肚脐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琉璃草果实5-7份、锅焦5-7份、肉桂3-5份、吴茱萸5-7份、五倍子5-7份、茯苓5-7份、太子参4-6份。
优选的,该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贴肚脐外用膏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琉璃草果实6份、锅焦6份、肉桂4份、吴茱萸6份、五倍子6份、茯苓6份、太子参5份。
制备方法:琉璃草果实、锅焦、肉桂、吴茱萸、五倍子、太子参研成细面,将上药用姜汁调成糊状备用。
本方疗法利用肚脐的敏感性高,渗透力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的特点,将药物敷于脐部,便于药物的迅速吸收,达到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的目的。
方中:琉璃草果实:收敛止泻,治小儿腹泻。
锅焦: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治腹泻,小儿消化不良。
肉桂: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归肝、脾、胃经;散寒止痛,疏肝下气,助阳止泻
五倍子: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
茯苓: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太子参: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均来源于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患儿,共140例。治疗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1.5~23个月,平均9个月,平均病程24d;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10个月,平均病程25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将调好的药物,敷在患儿肚脐上,用纱布敷贴脐上,外用圆形脐布固定,4~6个小时取下,1天1次,三天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基本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好转;(3)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神志恶化。
4、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临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典型病例:王某,女,2岁,2007年5月就诊,腹泻10多天,开始发热37.4~37.7℃,后泻水样黄色便有奶瓣,便时每日数次,肛门发红,腹痛,口服头孢类抗生素,蒙脱石效不显,食乳尚佳,现在每日便3~4次,水样,成喷射状。肛门不禁而流。查:脉浮滑,舌质淡红,苔黄腻,面黄,肛周干红。诊断:腹泻脾虚夹湿热型。取琉璃草果实6g、锅焦6g份、肉桂4g、吴茱萸6g、五倍子6g、茯苓6g、太子参5g。将上药用姜汁调成糊状,敷在患儿肚脐上,用纱布敷贴脐上,外用圆形脐布固定,4~6个小时取下,1天1次,4天后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琉璃草果实6g、锅焦6g份、肉桂4g、吴茱萸6g、五倍子6g、茯苓6g、太子参5g,将上药研成细面,用姜汁调成糊状敷在患儿肚脐上,用纱布敷贴脐上,外用圆形脐布固定,4~6个小时取下,1天1次,三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二:称取琉璃草果实5g、锅焦5g份、肉桂3g、吴茱萸5g、五倍子5g、茯苓5g、太子参4g,将上药研成细面,用姜汁调成糊状敷在患儿肚脐上,用纱布敷贴脐上,外用圆形脐布固定,4~6个小时取下,1天1次,三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三:称取琉璃草果实7g、锅焦7g份、肉桂5g、吴茱萸7g、五倍子7g、茯苓7g、太子参6g,将上药研成细面,用姜汁调成糊状敷在患儿肚脐上,用纱布敷贴脐上,外用圆形脐布固定,4~6个小时取下,1天1次,三天为1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立双,未经谢立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