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静压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8668.6 | 申请日: | 2012-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凤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凤昌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E04B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静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用静压箱,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静压箱,适用于影剧院、会议厅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
背景技术
静压箱作为一种将动压转化为静压的装置,它能够稳定气流,减小气流的湍动性,降低气流噪声,从而使得出风口的风压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风口的风压基本保持一致,以保证风口出风均匀性。
目前,在影剧院、会议厅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中,为了提高室内的送风质量,在每个座位的下部设置送风口,在固定座位的混凝土楼板上预留孔洞安装送风管,在楼板的下方安装镀锌铁皮制作的六面体静压箱。静压箱上预制的送风管接口位置应与混凝土楼板上钻孔位置对齐,混凝土楼板上预留孔洞的施工与静压箱制作应密切配合,以保证孔位精确对应,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误差,需要重新精确对齐钻孔安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静压箱与楼板间设置送风管道连接口,使得静压箱与楼板间存在较大的安装间距,从而导致静压箱所在楼层的净空高度减小,给楼层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造价节省、提高楼层净空高度的组合式静压箱。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静压箱,包括箱体和混凝土楼板,所述的箱体为向上开口的箱体,混凝土楼板盖于箱体的开口处并与箱体固定连接;箱体的侧面设有进风管道,混凝土楼板上设有若干预留孔洞,在预留孔洞处安装有出风管道。
本发明所述箱体和混凝土楼板之间采用化学螺栓、膨胀螺栓、预埋锚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箱体的制作材料为玻璃钢,硬质塑料,不锈钢薄板。
本发明所述出风管道与预留孔洞的接触处打有建筑密封胶。
本发明所述出风管道上设有送风口。
本发明所述箱体和混凝土楼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垫片、和钢板压条,并打有建筑密封胶。
本发明所述化学螺栓的公称直径为10~12mm,相邻化学螺栓之间的间距为150~250mm。出风管道和送风口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所述钢板压条的厚度为4~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组合式静压箱由向上开口的箱体和混凝土楼板组成,混凝土楼板作为盖板盖在箱体的开口处,这样箱体位于混凝土楼板的底部,送风管道直接安装在混凝土楼板上,送风管道直接伸入箱体内即可,安装时孔位无需精确对齐,大大减少了安装工作量;(2)混凝土楼板作为静压箱的组成部分,省去了静压箱与送风管道间的连接接头,使静压箱的制作和安装非常方便,提高安装工作效率;(3)混凝土楼板为静压箱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样省去了静压箱的顶板,减少了材料用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4)由于静压箱与楼板融为一体,不需在它们设置送风管道连接口,省略了它们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使得楼层净空高度得到提高,有利于室内管线安装和装饰工程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楼板,2-进风管道,3-箱体,4-化学螺栓,5-钢板压条,6-建筑密封胶,7-橡胶垫片,8-板顶建筑密封胶,9-送风口,10-出风管道,11-预留孔洞,12-进风,13-出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包括箱体3和混凝土楼板1,箱体3为一个由五块镀锌铁皮制成的向上开口的箱体,箱体3的侧面设有进风管道2;混凝土楼板1盖在箱体3的开口上,混凝土楼板1上设有若干预留孔洞11,在每个预留孔洞11处安装有出风管道10,在出风管道10的外侧与预留孔洞11的接触处打有建筑密封胶8,以确保混凝土楼板1和出风管道10之间的密闭性。在出风管道10上螺纹连接有送风口9。
此外,在混凝土楼板1与箱体3的法兰连接处之间设有橡胶垫片7,并且在箱体3边沿的外侧设有钢板压条5,通过化学螺栓4依次将钢板压条5、箱体3、橡胶垫片7固定到混凝土楼板1上,且在箱体3和混凝土楼板1之间的法兰连接处打有建筑密封胶6。
化学螺栓4的公称直径为10~12mm,相邻化学螺栓4之间的间距为150~250mm。钢板压条5的厚度为4~5mm。
本实施例应用于建筑工程新风系统中时,由进风管道2向静压箱内输入进风12,经过出风管道10,由送风口9向室内输送出风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凤昌,未经蒋凤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8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不锈钢剪力钉焊接方法
- 下一篇:污水净化还肥池